北交所做市制度官宣,八項制度安排值得關注,新三板做市商暫無緣加入

日期:2023-01-20 11:26:35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做市商主動申請退出為特定股票做市的,退出后6個月內不得重新申請為同一只股票做市;做市商主動申請退出為所有股票做市的,退出后1年內不得重新申請為北交所任一股票做市。

做市商主動申請退出為特定股票做市的,退出后6個月內不得重新申請為同一只股票做市;做市商主動申請退出為所有股票做市的,退出后1年內不得重新申請為北交所任一股票做市。

做市商評級與違法違規行為深度掛鉤

整體來看,修訂后的做市細則共五章、三十四條,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明確做市服務申請與終止。北交所對做市商實行交易權限管理,取得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務資格的會員在開通做市交易權限后,可以備案為特定股票做市。同時,鼓勵保薦機構為其保薦股票提供做市服務。

一是明確做市服務申請與終止。北交所對做市商實行交易權限管理,取得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務資格的會員在開通做市交易權限后,可以備案為特定股票做市。同時,鼓勵保薦機構為其保薦股票提供做市服務。

二是明確做市商權利與義務。做市商應當向市場持續提供符合價差和數量要求的雙向報價。北交所將對做市商做市交易業務開展情況進行評價,對積極展業的做市商給予適當激勵。

二是明確做市商權利與義務。做市商應當向市場持續提供符合價差和數量要求的雙向報價。北交所將對做市商做市交易業務開展情況進行評價,對積極展業的做市商給予適當激勵。

三是明確做市商監督管理要求。做市商應當建立風險防范與業務隔離制度、異常交易監控機制,不得實施異常交易行為,確保業務合規有序開展。

三是明確做市商監督管理要求。做市商應當建立風險防范與業務隔離制度、異常交易監控機制,不得實施異常交易行為,確保業務合規有序開展。

而修訂后的做市指引共九章、六十條,主要在做市細則相關規定的基礎上對做市商開展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業務的流程、做市商監督管理要求和評價激勵機制安排、做市商內部管理要求等進行了進一步細化。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指引中提到,北交所對做市商季度評價采用評分制。評分項包括得分項與減分項,得分項分值減去減分項分值為做市商季度評價得分。得分項分值減去減分項分值為負的,記為0分。做市商因開展做市交易業務出現違法違規行為被北交所采取紀律處分,或被證監會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或行政處罰的,季度評價記為0分。

季度評價期內,做市商因開展做市交易業務出現違法違規行為被北交所采取自律監管措施的,按以下原則計算監管指標扣分值:

被采取口頭警示、監管關注、約見談話、要求提交書面承諾的自律監管措施的,每次扣10分;

被采取口頭警示、監管關注、約見談話、要求提交書面承諾的自律監管措施的,每次扣10分;

被采取出具警示函、限期改正、暫停證券賬戶交易的自律監管措施的,每次扣30分;

被采取出具警示函、限期改正、暫停證券賬戶交易的自律監管措施的,每次扣30分;

被采取限制證券賬戶交易、暫停受理或辦理相關業務的自律監管措施的,每次扣50分。

被采取限制證券賬戶交易、暫停受理或辦理相關業務的自律監管措施的,每次扣50分。

受訪人士稱,北交所做市制度帶動北交所二級市場向好。一方面,業務開展前,做市商會通過二級市場獲取一定量的庫存股作為安全墊,此舉將為市場注入增量資金,粗略估計或有近億元的凈資金流入。

另一方面,預計未來北交所混合交易制度正式施行可為市場持續注入流動性。科創板于2022年下半年引入做市制度,從其實踐效果看,混合交易制度推出后,市場流動性水平進一步提升。據統計,科創板做市股票首月成交金額合計增長約150億元,換手率水平也有所上升。

北交所表示,本次規則正式發布后,將在證監會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推動各市場參與者完成技術改造,同時組織適格會員開展包括權限申請、股票備案等業務準備工作,全力保障做市業務平穩落地。待全部準備工作就緒后,將另行公告,啟動做市交易。

新三板做市商暫無緣北交所

北交所表示,北交所做市采用在單一證券交易中實施競價與做市并行的混合交易制度,相關做市交易模式在國際證券市場中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北交所在競價交易的基礎上引入做市商實行混合交易制度,有助于增加市場訂單深度,提升市場穩定性,縮小市場買賣價差,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引入增量資金,提升市場流動性,服務市場高質量擴容。

截至目前,北交所已于1月14日組織市場參與各方順利完成第一次全網測試,后續擬于2月4日組織開展第二次全網測試。可以說,北交所做市“開閘”愈發臨近,而在當前,市場頗為關心首批北交所做市商名單。

記者注意到,證監會在《證券公司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試點規定》對科創板做市商條件進行了明確,同時可適用北交所做市。這意味著,北交所做市商名單大致輪廓已經浮現。目前,科創板做市商分別為申萬宏源、華泰證券、銀河證券、中信建投、東方證券、財通證券、國信證券、國金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興業證券、東吳證券、浙商證券、國泰君安等14家,還有券商正在辦理審批流程。

據記者進一步了解,北交所目前正針對適格券商開展全面動員,而15家已取得證監會做市資格的券商幾乎全部表示擬參與北交所首批做市。有業界人士預測,北交所首批做市標的約在50只,頭部股票做市商可能會達到四五家,多數股票做市商一兩家。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北交所做市細則及配套指引征求意見稿發出后,便有業界人士呼吁做市商可有條件地將新三板做市商納入進來。數據顯示,新三板做市商共有68家,按此計算,預計還有超50家新三板券商暫不能參與北交所做市。

有業界人士近日在受訪時提到,目前股轉系統的做市商基本都是伴隨股轉和北交所一路共同成長的,為市場發展做出了中介機構應有的貢獻,同時股轉和北交所也培育了一批走特色發展道路的券商。因此建議允許目前股轉系統做市商平移到北交所,自動獲得北交所的做市業務資格。

記者留意到,北交所方面后續還會積極推進做市商擴容,為二級市場持續引入新生交投力量。

來源:財聯社記者 林堅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