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資本市場三大重點:注冊制改革、制度型開放、防控風險

日期:2023-01-30 11:19:18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近期,外商獨資的證券公司和基金相繼落地,體現了我國資本市場的包容性以及外資對中國市場的信心。”陳靂表示。

同時,監管部門持續推進制度型開放。1月19日,經中國證監會同意,上交所、深交所和中國結算正式發布港股通交易日歷優化相關配套規則和通知,夯實了港股通交易日歷優化的制度基礎。

分析認為,2023年滬深港通互聯互通擴大標的、優化交易日歷有望逐步落地。此外,證監會表示,推動形成中美審計監管常態化合作機制,營造更加穩定、可預期的國際監管合作環境。推動企業境外上市制度改革落地實施,加快平臺企業境外上市“綠燈”案例落地。

魏鳳春認為,接下來,資本市場要健全和完善之前推進的擴大開放舉措,如持續優化滬深港通機制等。同時,通過制度完善,迎接中國高科技公司回歸上市。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吸引力和競爭力,增強境內外投資者的信心,更大力度地吸引和利用外資。

統籌發展和安全

堅決守住風險底線

在推進高水平開放的同時,需要不斷完善風險防控體系,統籌開放與安全,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魏鳳春表示,2023年國際形勢撲朔迷離,在這一背景下,資本市場必須要做好風險防范。風險的積累、化解和釋放都是一個過程,要從制度上構建風險預警、防范和化解的長效機制,提前化解金融風險。

去年12月份,證監會在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指出,“加強對跨市場、跨境、跨領域風險的監測分析與統籌應對,健全資本市場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堅決守住風險底線。”

陳靂認為,隨著跨境業務的增多,資本市場各方面需要未雨綢繆地優化應對方案,防止熱錢炒作和發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引導投資者形成中長期的價值型投資理念。

魏鳳春認為,健全風險應對制度、風險監控技術都非常重要,要將監管缺位的風險與業務發展中產生的風險區分開來,要制度和技術并重。

“卯兔”代表著黎明、春天、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業界普遍認為,中國資本市場亦將乘風破浪,在深改過程中提升市場活力和韌性,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優化資源配置,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