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獲全國非遺傳承人金獎

日期:2023-03-10 11:14:51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由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主辦、中國非遺傳承人產業基地承辦的全國非遺傳承人作品聯展落下帷幕, 非遺傳承人張斌在2019年全國非遺傳承人作品聯展中,憑借《康熙一筆福書法》在書畫組中脫穎而出,獲得金獎。

康熙一筆福書法運用毛筆有陰有陽,一氣呵成,是雙鉤到一筆的藝術升華,是把毛筆的線條和書法結合更美的展現,使之更加具有欣賞性藝術性。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康熙一筆福書法》作品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獲得2019年全國非遺傳承人作品聯展金獎

據悉,此次展覽會由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主辦,中國非遺傳承人產業基地、《民藝》雜志社共同承辦,旨在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為新中國70周年獻禮。活動得到了全國20多個省市非遺傳承人的熱烈響應,160余名非遺傳承人報名參加,經過組委會的挑選,最終確認了50多位非遺傳承人進京參展。

康熙一筆福字的與眾不同

不同之一:康熙一筆福的福字采用的是康熙御筆福字。康熙皇帝的這個福字與之前書法家流傳下來的福字不大相同,細品之下,真有佳作天成的味道:

首先,此 福 的書寫不同于民間常用的飽滿方正,其字形窄而狹長,為瘦,音諧 壽 ,民間稱之 長瘦福 ,即長壽之福。

其次,俗語稱 有福必有壽,有壽必有福,有福沒壽是為無福可受 ,但是,由于 福 、 壽 二字字形差異太大,因此,自古從來沒有哪個書法家可以把 福 壽 合為一字書寫。而在這幅御寶的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蘭亭序中 壽 字的寫法。故而,這福字也成為了現存歷代墨寶中惟一的將 福 壽 寫在同一個字里的福字,民間稱之為 福中有壽,福壽雙全 之福。

再次,此福包含了 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 數個漢字之意,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 五福 合一之 福 字。福字的左邊是 才 和 子 字的結構,右半部分是 多 和 田 的結構,整個福字右半部分,看著又像個壽字。其中的 田 部尚未封口,表示他的國土無垠,國力強盛,同時蘊含鴻福無邊、無邊之福的深厚意義。孝莊太后稱其為 福之本源 ,民間則稱 五福之本、萬福之源 。康熙為祖母請福,自身亦送福得福。

正因如此,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福字也成為眾多書法家筆下的經典題材,其中,張斌的康熙一筆福書法,就是在康熙福字的基礎之上寫成。

不同之二:非遺傳承人張斌的康熙一筆福書法是在康熙福字的基礎之上以雙鉤演變到一筆的藝術升華。

雙鉤書法源于唐代,是指以筆單線直接寫出某種書體的空心字。當時,由于沒有印刷技術,人們為了能使名家書法作品得以流傳,就按作品的原樣,勾勒出空心字,然后再填上黑墨,以使觀者得到近似真跡的作品。后來這種摹寫方式成為了人們學習書法的一種方法,并發展成為我國璀璨的書法藝術瑰寶, 雙鉤 乃書法術語也。法書摹勒上石,沿其筆畫的兩側外沿以細線鉤出,稱之為 雙鉤 。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得到王羲之的蘭亭序后,如獲至寶,想讓大臣們和后人都能欣賞到蘭亭序的書法之美,于是就命令中書主書馮承素把蘭亭序傳承下去,當時馮承素就用了雙鉤的方法把蘭亭序摹仿了下來,就有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馮摹本的蘭亭序,康熙御筆福字,尤其是右邊部分,便深受王羲之的影響。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的 康熙一筆福字 傳承與創新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早年在康熙一筆福授業老師張即山的指導下,日夜練習書法,經過近十年時間的刻苦磨練,終于將康熙一筆福書法練到爐火純青,并成為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非遺傳承人是為傳承。

而思維敏捷的張斌,在繼承傳統康熙一筆福的基礎上,又開始了多樣化的創新。在一個福字里面增添了更多的變化和美好的祝愿,給予人們生活中更多健康的祝福和正能量。他把中國多位書法名家寫的福字用雙鉤的方法創作出《康熙一筆二十五福》。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創作的《康熙一筆二十五福》書法作品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創作的《篆書百福圖+康熙一筆二十五福圖》書法作品

并進一步創作了《康熙一筆百福圖》。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自創的《康熙一筆百福圖》書法作品

在康熙連體福中,寫入了康熙一筆百福圖。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創作的《康熙連體福+一筆百福圖》書法作品

并且在自創的福字體中加入了壽字,福壽雙全,寫成作品《一筆百福圖》。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創作的《一筆百福圖》書法作品

更進一步從福字拓展到壽字,寫成作品《一筆百壽圖》。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自創的《一筆百壽圖》書法作品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的福字創新一直在路上,未來將不斷有新的表現形式展現出來,在前人傳承基礎上增加自己的奇思妙想,在國潮當道的時節,用非遺傳承的力量推動中華民族福文化的大發展。

非遺傳承人書畫家張斌簡介

張斌,字樂山、號一筆,一九八一年出生于遼寧書畫世家,自幼喜愛字畫,十七年到北京進入職業生涯。目前為一筆雙鉤歐楷書法的創始人、康熙一筆福書法非遺傳承人。進修中國人民大學,康熙一筆福藝術館館長,擅畫駿馬和花鳥人物,并大量學習徐悲鴻先生、黃胄先生等近代畫馬大家的作品,并得到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兒子徐慶平親手指教,是書畫界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代表作品:《康熙一筆福書法》《康熙一筆百福圖》《一筆百壽圖》《一筆雙鉤舍得圖》《奔馬圖》《神駿追風》《八駿呈祥》《萬駿呈祥》等。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