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這位副教授,另一名高校副教授也是收入頗豐,其中最值得一看的就是人才津貼有4167元,光這一項就頂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月入過萬輕輕松松。
當網友看完這樣高的收入后多長嘆一口氣,果然是“書中自有黃金屋”,到手工資都頂普通人三個月的工資了,誰又能說不羨慕呢?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高工資的大學老師也是比較特殊的,他們需要通過層層選拔,并且要靠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實現晉升,如果只是普通的教師的話,也是很難達到這樣的標準的。
同樣都是教師,為何高校教授能夠拿那么高的工資?看到這些高校教師的工資標準后,中小學教師恐怕要哭出來了,同樣都頂著教師的頭銜,為何差距會這么大呢?難道高校教師就該高人一等嗎?其實答案是否定的,他們高工資的背后也有很多現實因素。
比如我們所看的高薪教授大多是一線大城市,或者是名校的教師,他們本身占據著先天優勢,薪資標準自然會更高一些,如果是普通院校或者是小地方的教師,也是很難達到這個標準的,這也就意味著考生在報考高校教師的時候要選好地方。
另外教師的職稱等級也會影響薪資標準,所以要趁著年輕去爭取高職稱,這樣薪資福利待遇也會跟著水漲船高,日后的退休金也會更高,不過依然需要教師擁有與之相匹配的能力,可別做“花架子”。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高校教師區別于中小學教師,他們有極高的課時費標準,而且還會有相應的科研費用和獎金,這些都是其他教師所沒有的,而且帶研究生和博士生也會有補貼。
如此看來就將高校教師的優勢凸顯了出來,沒有升學壓力還能掙那么多,難怪都稱其為“金飯碗”,不過所謂“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高校教師的高工資也是需要靠能力去拿的。
高校教師的招聘“內卷”十分嚴重,如果沒有兩把刷子的話是很難順利入職的,首先就需要擁有高學歷,最低也得達到碩士文憑,名校更是要博士生,所以有入職高校當老師打算的學生,考研讀博是逃不掉的,早點準備才能少浪費一些時間。
當然并不是所有大學老師都能拿高工資,所謂“有多大能耐拿多少工資”,學生還需要有極高的學術水平,不能只滿足于日常教學,還要能夠獨自承擔科研項目,這一點是比較難的。
而且現在很多高校也會有考核機制,如果教師的水平達不到學校的要求,不僅不會得到重用,還有可能丟掉飯碗,所以入職高校不是“躺平”,依然需要不斷學習,教師的抗壓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筆者寄語】211院校副教授拿著如此誘人的工資,誰看了能不羨慕呢?但是高校教師也不是想當就能當的,需要有很強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所以學生想當大學老師就得早做打算,當上大學老師之后也不能懈怠,總之就是抱著“終身學習”的態度就對了。
話題:你如何看待教師的薪資待遇差距?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