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開啟協同養老 推行醫保互聯互通

日期:2016-12-01 20:21:27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近日,《京津冀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啟動。根據協議,北京戶籍老人入住天津、河北3家指定養老院可享醫保報銷,并能獲得北京市民政局的床位補貼。專家指出,京津冀協同養老有利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對于破解養老難題、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跨區養老是多贏之舉

  北京戶籍的白阿姨今年76歲,兒女都在國外,去年春節過后,她與老伴一同入住位于河北燕郊的燕達國際健康城,如今已經適應了異地養老的生活方式。白阿姨說,選擇來河北養老是因為這里條件更好、居住面積更大,而且價格也合適。據悉,養護中心每周有兩趟免費班車往返于河北燕郊與北京國貿,接送在這里養老的北京老人。

  “燕達國際健康城由燕達醫院、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等六大板塊組成,最大的特色是‘醫養結合’。由于位置緊鄰北京市通州區,配套設施比較完善,價格又比北京同檔的養老院便宜,所以吸引了很多北京老人入住。”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崔凱告訴本報記者,“目前,養護中心住了1000多名北京老人,占入住床位總量的95%以上。”

  “對于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跨區養老是大勢所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房莉杰對本報記者分析指出,天津、河北相對北京物價更便宜,土地供給更充足,養老機構可建設的空間更大,能夠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需要。而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北京老人異地養老一方面可以疏解北京市的人口壓力,另一方面能帶動周邊地區的消費和養老產業發展,是多方共贏的選擇。


  試點機構享政策支持

  不過,像白阿姨這樣異地養老的京籍老人,面臨著醫保報銷的諸多不便。隨著《京津冀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的實施,這一難題有望得到解決。協議確定了3家“京津冀養老協同發展試點單位”,包括中標集團河北高碑店養老項目、天津武清養老護理中心和河北燕郊燕達國際健康城。這3家養老機構接收北京戶籍老人,將獲得北京市養老床位運營補貼、醫保互聯互通等政策支持。

  “京津冀三地完全實現醫保互通還需要較長時間,但燕達作為養老協同發展試點單位,今年內就有望與北京醫保打通。”崔凱說,“以后在燕達醫院看病,刷北京醫保卡就能即時結算。這不僅方便了燕達養護中心的老人,還將惠及周邊更多的北京市民。”

  據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3家試點機構收住北京戶籍的老人,除享受養老機構所在地民政部門的床位運營補貼外,還可疊加享受北京市針對戶籍老人的床位運營補貼。根據老人的經濟狀況和身體狀況,北京市民政局以每床每月300元至500元的標準補貼給收住機構。而獲得補貼的養老機構,將為北京戶籍老人發放每月100元的“探親交通補助”。

  “以前我們接收外地老人,連河北本地的床位補貼都拿不到。今后可以疊加享受兩地補貼,有助于改善設施,更好地服務老人。”崔凱對記者說。

  多方合力促協同發展

  今年6月,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門共同簽署《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2016年—2020年)》,力爭在5年內合力破解跨區域老年福利和養老服務方面的身份和戶籍壁壘,讓京津冀三地老人異地養老無障礙。

  “福利的可得性和可攜性很重要。”房莉杰說,“比如北京老人去外地養老,要讓他們能把在北京享受的福利待遇便捷地帶過去。政策的設計應當系統、全面,讓優惠和補貼跟著老人走,真正實現京津冀一體化。”

  根據《合作協議》,京津冀三地將發揮各自優勢,建設特色養老服務片區,建立養老護理和服務人才供應基地,支持養老專業人才在三地實現市場化流動和資質互認。此外,還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和金融扶持等方式,幫助試點單位更好更快地發展,形成品牌和規模效應。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