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好樣板,碧道建設推動了周邊生活生產生態環境改善和產業轉型升級,對提升城市品位、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全域旅游、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作用。
江門大沙碧道旁邊的大塘面移民村春天種植油菜花舉辦花田音樂會,每年累計吸引游客達30萬人次,營業收入300多萬元,村集體年收入由不足2萬元增加到3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茂名市根子河碧道將碧道建設與“四好農村路”工作相結合,整合河道治理、鄉村振興、道路建設等各方資金,通過配套設施的建設把沿線的鄉村旅游景點串聯起來,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觀光帶,今年五一假期,每天前來游玩觀光的游客超過2萬人,助力鄉村振興。
按照設計的線路圖,從2023年開始廣東碧道建設將進入第二步,新設定的目標是到2025年全省建成7800公里碧道,重點河段骨干碧道網絡基本成型。在前期,廣東水利“十四五”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萬里碧道工程投資625億元,后續新一批碧道建設工程正在蓄勢待發。
治污
攻堅臭氧治理 消除重度污染天氣
目標
●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在國家指導下,粵港澳三地將共建大灣區空氣質量改善先行示范區
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大氣PM2.5以19微克/立方米創下有監測數據新低。稍早公布的《2021年廣東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廣東六項主要污染物指標連續七年全面達標,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4.3%,大氣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領先,
靚麗成績單的背后是過去八年時間里廣東用三個行動計劃,一步步實現了空氣質量從量變到質變。
2014年公布的《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2014—2017年)》初步解決了廣東PM2.5的問題,做到了讓珠三角從全國大氣污染防治三大重點區域“退出”。
2018年出臺的《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2018—2020年)》轉向加強PM2.5和臭氧協同共治,讓廣東圓滿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及2020年藍天保衛戰約束性指標考核目標。
在前期打下的良好基礎上,今年1月份公布的《廣東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將下一步的目標設定在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還將在國家指導下,粵港澳三地共建大灣區空氣質量改善先行示范區。
圍繞這一目標,省生態環境部門根據中央新公布的《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
目前正在加緊起草《廣東省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和《廣東省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未來將隨著行動計劃一起公布,屆時廣東的臭氧治理和重度污染天氣消除將迎來新的攻堅戰。
下一步廣東臭氧治理的思路是打出“組合拳”,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等前體物的協同防控,在全省層面將實施能源清潔化替代行動、VOCs深度減排治理行動、重點時段臭氧污染攻堅行動等九大任務。
這也意味著,未來全省的大氣環境治理體系也將更具廣東特色,2025年實現全省空氣AQI達標率到95%以上、臭氧上升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完成國家下達的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任務等目標也將擁有堅實的保障。
降碳
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
目標
●到2025年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
●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達到48%左右
●具備條件的地區、行業和企業率先實現碳達峰,為全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
在中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總體戰略目標下,廣東省作為經濟大省,承擔著重要的節能減排任務。
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氣、新能源全面發展的多元化能源供應格局,能源供應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但是與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國內外先進水平相比,廣東省的一次能源資源匱乏,能源安全保障程度仍不夠高。能源結構清潔化、低碳化水平存在短板,有待進一步提高,能源儲備體系不完善,部分地區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
根據全省的實際情況,目前廣東省已經編制完成《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后續廣東降碳的目標:到2025年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達到48%左右;具備條件的地區、行業和企業率先實現碳達峰,為全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
這兩份文件為下一步廣東碳達峰碳中和的路線圖和施工圖指明了方向。
根據上述《實施意見》,廣東將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和規劃布局,嚴控高耗能高排放(簡稱“兩高”)產業規模;新建、擴建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兩高”項目嚴格落實產能等量或減量替代;未納入國家有關領域產業規劃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擴建煉油和新建乙烯、對二甲苯、煤制烯烴項目。另外,廣東鼓勵和支持“兩高”項目通過“上大壓小”、“減量替代”、“搬遷升級”等方式進行產能整合,新上“兩高”項目能效水平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在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和實施重點領域節能降碳行動方面,后續廣東將實施十余項措施,其中包括嚴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費、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實施工業領域節能降碳行動等。后續隨著這些任務的逐步落地,廣東也將繼續朝著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大步前進。
采寫:南都記者 魏凱 黃姝倫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