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而言:經驗信息+二次加工 形成了我們所說的知識。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前面所說的,手機網頁上的內容,電視中的各種視頻信息,甚至是培訓材料,單純這些內容都不能算得上知識,只能是信息,只有在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了歸納、總結、思考和分析后才能稱得上是知識。
2.知識的分類
關于知識和學習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論
對于知識,傳統認知科學將其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陳述性知識;
第二類是,程序性知識。
陳述性知識,也可以稱作外顯知識,是指那種容易用語言表述出來,且主要告訴我們“是什么”的知識。
比如,我們在學校里學的物理、數學、化學、哲學、心理學、歷史學等知識…
程序性知識,也可以稱作內隱知識,則主要是那種不容易用語言表述出來,需要通過長期的磨練和揣摩才能習得的知識。
比如,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運動類的技能知識,象棋、圍棋、跳舞、畫畫等藝術類的知識,還有我們處理各種問題時的思路和想法…
最近學習科學研究表明,除了上述兩類知識以外,還有一類叫條件性知識。
條件性知識是關于將上述兩類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場景中,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
比如我們學習了一些哲學原理、思維模型,在生活中出現相關的情景時,我們要能夠恰當選擇合適的知識來解決相應的問題。可以說,沒有了條件性知識就無法形成深層有效的學習。也就是說,沒有條件性知識,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將無法在實際中很好地應用。
簡要總結:
陳述性知識是指“是什么”的知識,
程序性知識是指“怎么做”的知識,
條件性知識“什么情況下做”的知識。
什么是學習
1.學習的定義
關于知識和學習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論
我們每天都在說學習,可到底什么是學習呢?讀書是學習,寫作是學習,聽報告也是學習。可這些學習都只是一個學習的單一方面。其實在生活中對于有些情境,學習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深入地與人交談是學習,專注地看場電影是學習,甚至專心地打場球也是學習,因此,真正的學習范圍是非常寬泛的。
認知心理學對學習的定義是:學習是由于去經驗發生的行為、能力和內心想法的比較持久的變化。
這里面有幾個重點:
第一,出現的方式是由于經驗而發生;
第二,類型包括行為、能力和內心想法;
第三,產生比較持久的變化。
比如,我們看了一本書,其中的一些情節片段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導致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發生了變化,或者是我們掌握了一種處理事情的方法,這樣的話我們就算完成了一個學習,因為在以后較長的時間內,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看書的這個經驗來處理一下類似的事情,這個過程就算是學習。
2.學習的目標
關于知識和學習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論
那明白了什么是學習,我們就要知道學習的目標是什么。
我們學習的目標不是學習這個過程,而是通過學習讓得到的知識可以真正運用到我們的真實環境中。
我們希望,通過學習,當在生活中遇到相類似的情境時可以正確的使用這些知識來解決面對的問題。
這種學習是一種深層的學習,不僅要求我們將新知識與我們既有知識產生聯系,還要求我們找到知識背后的規律與模式,將來在類似的情境中遷移運用。
如果我們只是沉溺于背誦課本或者是簡單記憶信息的話,其實就是沒有完成深層學習,因為我們沒有掌握用知識改變我們真實生活場景的能力。
比如,現在的網上熱衷于收集整理,甚至記憶各種牛人的思維模型,可即使我們把這些私人問題都記下來,如果在面臨生活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的時候,不能恰當地使用這些模型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那么這就沒有達到學習的目標。
學習發生的過程
關于知識和學習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論
知道了學習的基本目標和學習的定義,那么我們就想問一下學習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我們是怎么樣完成學習這個過程的呢?
按照目前學習科學的研究成果,學習發生的過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是知識的聯系;
第二是認知的建構。
對于知識的聯系,首先要明白我們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的頭腦里并不并不是一片空白的,我們都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識,也可以稱作是先備知識,這一部分是在學習之前就已經具備了,而學習新的知識就是將新知識與我們的先備知識發生聯系的一個過程。
這就好像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知識樹,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就是在已有的知識樹上長出新的枝葉。
對于認知的建構,是指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通過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內化形成一種新的處理問題的認知模式(也可以修正完善既有的認知模式),或者也可以叫“思維模型”,“思維方式”,這種認知模式是我們以后面臨類似情境的統一處理原則。
我們學習不斷提升的過程,其實就是認知不斷的建構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從一個新新手逐漸過渡到專家的思維模式,處理事情的方法也更加大,越來越合理,越來越有效。
正是知識的聯系和認知的建構,導致了我們學習過程的發生。
學習的基本方法
前文已經說了知識是可以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三種類型,針對這三類知識,從學習的目標和學習發生的過程出發,可以分別制定相應的基本學習方法。
關于知識和學習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論
1.陳述性知識
對于陳述性知識,由于這部分知識是外顯性的,有很多優秀的成果可供借鑒,因此我們基本的學習方法是采用巨人思維。
什么是巨人思維呢?就是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學習。
具體而言,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搭建系統框架
在這個階段我們首先找到這個領域的經典書籍來學習,學習有兩個重點:
1.掌握基本概念
2.搭建基本框架。
通過這個階段學習,我們可以初步搭建這個領域知識的系統框架。
第二階段,填充豐富系統
在這一階段 我們可以通過主題閱讀或者是關注相關領域的一些牛人、高手的輸出資料,進行集中和針對性的學習,把我們的系統進行豐富完善。
第三階段,迭代升級系統
在這一個階段 我們需要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且進行輸出,通過輸出獲得反饋來驗證和修訂我們已有的系統, 從而對系統進行不斷迭代。
通過上述三個階段——搭建、補充以及迭代就可以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陳述性知識系統,從而實現高效學習的效果!
2.程序性知識
對于程序性知識,由于一般它是以內隱性知識為主,所以學習起來相對比較困難。
學習這一類型的知識基本的方法是在行動中去學習。
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四個要點:
第一,真實場景模擬;
第二,模仿大師和高手;
第三,循序漸進;
第四,大量重復練習。
比如你要學習踢足球,當然如果你有專業的教練,針對上述要點,他會給你提供更加真實高效的訓練場景和訓練計劃,讓學習更加輕松。
但如果你沒有教練的話,可以找到專業的足球訓練視頻,訓練視頻會把足球技能結合實戰情況分為不同階段訓練任務,每一項訓練任務都會有具體的聯系方法,我們可以盡量的模仿這些專業運動員的訓練方法和練習細節,通過大量重復練習,讓每一個細節和局部要點都內化成自己的本能反應,從而達到提高自己足球水平的學習目的。
3.條件性知識
對于條件性知識,其實是不需要專門的學習,它可以融入到上述兩方面知識的學習過程中。
由于條件性知識主要側重于在實踐中運用,因此其練習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情境化學習。
無論是陳述性知識還是程序性知識,我們都盡量的模擬真實可用的場景,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思考和運用來掌握相應的條件性知識。
具體而言,在學習的時候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這個知識跟我以前學到的其他知識有什么聯系?
第二,這個知識我可以用到哪些情境?
第三,這個知識背后的本質和原理是什么?
在知識運用的時候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盡可能真實和多方面的場景模擬;
第二,收集更多的結果反饋;
第三,將知識不斷迭代升級。
通過以上思考和運用方面的具體方法使用,就可以將條件性知識,自動融入到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從而提高自己的知識的運用能力。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