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引領|后疫情時期,公共政策改革的8個機會窗口

日期:2023-01-03 13:49:14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5. 聚力打造社區治理服務共同體

社區是風險治理的重要“戰場”,公共服務資源和各方力量快速下沉到社區。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傳統社區更多依賴情感和快速響應機制實現社區之治。財政緊縮、市場蕭條下,我們看到,社會組織、志愿服務在社區、方艙醫院、隔離酒店、火車站、機場等地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體現了社會的力量。后疫情時期的社區治理,需要打造服務共同體的新格局,依靠契約、法治、公共政策,維持基礎社會秩序,提供基本社會保護,在此基礎上,尋求國家、市場和社會等多方力量協同發展,最大程度激活社會活力和市場活力。

6.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科學決策與公眾參與并重

科學力量受到重視,但人們對于科學家的態度,從一味推崇追捧,變為帶有批判理性的質疑。疫情之下,公眾建立起了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對科學知識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眾科學思維水平,提供了大眾科學理性啟蒙的機會。科學的力量將始終被重視,后疫情時期,社會治理過程更加需要科學決策,而不僅僅是“科學家”決策。為此,需要更加注重決策程序和機制,堅持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程序,增強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7. 網絡空間成為公共政策治理新陣地

確保準確信息被聽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困難,也更為重要。新冠疫情是社交媒體時代發生的首個全球疫病大流行,城市封鎖之下,社交媒體的使用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社交媒體變得愈加重要,人們捐贈、志愿服務和愛心傳遞的正能量故事被廣泛傳播,幫助居家隔離的人們擺脫孤立、尋求幫助、互助捐贈、溝通感情。但與此同時,也為虛假信息、仇恨言論提供了傳播平臺。虛假信息和錯誤信息會造成惡劣后果,涉及公共衛生危機、公共利益的不良信息的危險性和破壞性更大。確保準確信息被聽到,給公共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評估新媒體特點,發揮公共政策在數字治理中的作用,提出待解決的關鍵議題,優化重組國家、市場和公眾之間的關系,以確保社交媒體平臺、用戶和政府部門承擔共治責任,實現公共價值最大化。

8.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是政府智慧治理前提

新興技術、新興業態在疫情期快速發展,網絡技術、大數據追蹤、數字經濟、移動支付、快遞外賣、社區商業等發揮了巨大作用。與此同時,對于大數據使用、信息安全的政府治理也備受關注,立法呼聲強烈。自由與安全同樣重要,后疫情時期,在數字政府和智慧社區建設的進程中,需要處理好自由與安全協同發展的辯證關系,以社會經濟現代化、智慧化發展為前提,是對公民隱私和安全最大限度的尊重與保護。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統籌:高華俊

責編:李靜 張棟

作者:張柳

編輯:王滆洱

文章來源:中國公益研究院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