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大幅縮水之后,一些房企員工也開始想其他辦法創收。
某樓盤策劃小A,從2022年初就為自己找了副業:在微信賣茶葉。促使她邁出這一步的,是2021年“慘不忍睹”的年終獎。她說,這是她入職以來拿到過的最少的年終獎,幾乎就是安慰獎。
“房地產的黃金年代就此終結了,要為自己找好后路。”一年下來,靠親戚的直銷供貨,小A自己估計大概賺了七八萬元。
小A前幾年買了房,每個月房貸1萬多,現在靠副業解決了一半的壓力。她說,看今年行情,如果樓市沒有起色,賣茶葉若有進一步的突破,會考慮徹底轉行。“房地產行業太辛苦,要是沒有高薪作為支撐,性價比太低。”
在地產行業干了12年的陳先生則在2022年轉行了。他說:“因為薪水一降再降,去年初干脆離職了。其實我已經是整個部門最后一個走的,鼎盛時,我們部門有15個人,從前年開始就因為降薪陸陸續續各奔東西。”
“在我離職后,相當于整個部門沒了。”陳先生所在的是負責拿地的投資部門,他作為部門經理,曾經年薪超過40萬,然而降薪后幾乎腰斬。“公司從前年開始就遭遇資金周轉困境,所以也沒錢再拿地,績效基本沒了,只能拿底薪,繼續待下去意義不大。”他無奈道,“這不是個別現象,這兩年開發商忙于‘活下去’,而非‘擴張’,也就是說都不再拿地了,投資崗位逐漸‘名存實亡’,即便想跳槽也無處可去,身邊有太多同行失業、轉行。”
離職后,陳先生給自己放了一個悠長假期,足足休息了5個多月。他笑道:“那陣子,常常約上同樣失業的小伙伴們一起去徒步、爬山、打球,現在想想那段時間真的舒服。如果不是還有6歲的兒子要養,還有每月一萬多的房貸要還,這個假期肯定還要更長。”
去年下半年,經過了一番比較,陳先生選擇了保險行業,他說:“都屬于投資領域,保險行業的成長性還是相對高的。再看房地產,依然沒有起色,甚至聽說又開始新一輪降薪、人員結構優化,換個賽道反而是最現實的一條路。”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