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廠不是因為產品質量低劣倒閉了,恰恰相反,是因為用料足,產品質量過硬又耐用,導致成本、價格斗不過私企假冒偽劣但花哨的產品,銷量下降而倒閉的。
02
恰恰是人人以廠為家,廠子才會垮。
下崗職工的子女比二代多得多,一問廠子為啥倒,張口就來無良領導故意把廠子效益搞崩,然后侵吞賤賣國有資產,肥了自己腰包。
首先不排除這種現象的存在哦。
但你們自己好好想想,如果全國廠子的大形勢是大量創匯,稅收貢獻節節攀升,跟現在中煙一樣,一年養一支航母編隊,你覺得國家會推行國企改革,讓這些國有資產“流失”出去嗎?
歸根到底大部分廠子當年全部是低效經營,完全依靠封閉市場和保護主義規避競爭,然后拿壟斷經營的利潤給工人發超額福利。你去問你們爹媽,當年買得到隔壁城市的化肥,啤酒,五金嗎?隔壁市的鹽你都買不到。
何止是以廠為家,廠子就是爹媽養了他全家啊。
這種廠子一改革開放,公平競爭下場就是通通競爭不過,集體完蛋。虧損了不思進取,還想讓國家補貼養著這幫人,可能嗎?
03
而孕育出大量有現代管理高效率企業的市場經濟就是那個天災。你在大鍋飯時代沒有市場頭腦這個疫苗,垮了很奇怪?
何況,廠子賺不賺錢和大家以不以廠為家沒太大關系。人人以廠為家可以節省成本,提高效率,但不能讓產品更賣得出去。
企業是以銷售商品為基本活動的實體,賣不出東西,一切等于零。
你家是十幾口人的家庭作坊,你需要考慮老人養老,小孩上學,病人醫療。
但你的競爭對手是幾個人帶著10個奴隸,奴隸累死就換,病了干不動了也換,不用考慮奴隸的養老、生育和醫療。
你覺得誰更有效率,更便宜?誰更有競爭力?
04
人人以廠為家的背后是工人的高待遇和高社會地位。
工人高待遇和高社會地位的背后是占據九成人口的農民仿佛農奴一樣被綁定在土地上,
那么等農民變成可以自由流動的自由民,也有資格當工人的時候,他們的要求自然就會比原來的工人低得多,換句話叫內卷,那么原來的工廠自然也就無法和農民工比成本。
現在也是有以前的那種以廠為家的工人的呀,比如煙草電力這些,不一樣被罵嗎。
絕大部分的制造業企業,市場經濟環境下,根本負擔不起計劃經濟時代工廠給工人的福利。
而計劃經濟模式下的工廠,在市場經濟中,很容易被那些1噸鋼利潤只有一個茶葉蛋的工廠卷死。
制造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利潤,以獲取更新換代的動力。
人人以廠為家,溫馨浪漫。但一切的福利都需要錢,錢來自利潤,利潤來自訂單。
沒有訂單,不管是能讓人以廠為家的好廠,還是周扒皮的黑心工廠,都要垮。
你把兩個毫無關系的東西拿出來,自然沒有答案。
隨手點關注,祝您月入十萬。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