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教資源其實無差
很多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更傾向讓孩子到南方讀大學,理由大多是南方教育資源好、教學質量高,讀一個南方的學校肯定比北方學校在教育方面有優勢。事實上,縱觀南北各大高校教育資源和質量其實并沒有明顯差別,更不用說北京、西安和哈爾濱等北方“重鎮”擁有世界排名前列的清華、北大、南開等老牌學府,再加上國家加大推動全國優質教育資源流動以及高校教師資格審查,即使存在些許差異,也在進一步縮小。
2、城市永遠優先
高考結束之后,可能有些考生認為成績并不十分理想,在填報志愿時就發了愁,是選擇一個邊遠地區的還不錯的大學呢?還是一個城市發展條件好但一般的學校呢?
從長遠來看,城市永遠是優先選擇項。四年大學生活的城市對于你的人際資源、生活質量十分重要,這不僅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今后的就業選擇和機遇,甚至會影響你今后十年的發展。
3、王牌專業很重要
選擇學校除了看其處在的地理位置,學校的王牌專業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俗話說的“術業專攻”。好比你未來的職業愿望是成為一名律師,那么政法大學就是比清華北大更具競爭力的選擇。大學的王牌專業意味著你可以接受更系統化更專業化的教育,未來選擇對口就業上手程度也會最高。
4、分校也是好選擇
近年來,尤其是北方高校逐漸在其他省市建立了自己的分校,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國際設計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等等,雖然是分校,但畢業證書的前綴可是真真切切的印著主校的大名,對于向往這些學校但又想就近上學的學生來說,分校也是不錯的選擇。大學畢業難度升高,論文抽檢更嚴格?克服論文“難”做好3點
回憶起踏入大學之前的“最后一場考試”,相信不少學生嘴角都會揚起一抹微笑,它的承載的可不止高中的籃球場、白襯衫,更是三年汗水和無聲拼搏。但是離開大學的“最后一場考試”可著實讓不少準畢業生傷透了腦筋。要敲一萬多字不說,光是反反復復的修改就已經透支了本就不多的耐心。再加上某明星直播時的一句“什么是知網”,憑借一己之力直接推動了論文抽檢率上升和審查環節更加嚴苛,直接導致某大學因為論文問題清退數名大四學生。寫論文真就這么難?做好這3點,助你借力東風,直上青云。
1、選題要選“點”
不少學生在構思論文時會犯一個慣性錯誤,選定了一個大致方向便著手開始下筆,例如東西哲學體系之差別、中外近代歷史的變遷等等,雖然范圍夠大,可論述內容夠多,但毫無重點的堆砌只會讓老師反感,為自己徒增麻煩。所以在選題時,不妨從點入手,想要寫哲學體系,那么就選擇一門體系一個派別,想要論述電影,那么也不妨跳脫大家都寫爛了的時間發展史,轉而把重點偏移到某一題材某一導演甚至某一作品的拍攝手法上,足夠細致的切入會讓你的論文顯得更專業不說,還會讓你在撰寫與思考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完整的邏輯體系和觀點,更有利于日后的論文答辯。
2、參考不是“抄”
想必所有的指導老師都和學生說過這樣的話“讓你參考,不是讓你原封不動的抄,你這樣查重率絕對過不了”。網絡上甚至還有一種所謂的“轉換”大法,即把復制粘貼的內容輸入到中英轉換詞典軟件里,轉到英文之后再轉回來,利用不同語言體系的語序語法差別投機取巧。可行么?完全不可行。這樣轉換出來的語句毫不通順不說,和作者原意還會產生相當大的差別,完全背離中心思想。
其實,我們寫論文時很多困惑來自于選不出內容不會寫,而大量的閱讀有關專業的文獻不僅有利于我們從中找到靈感,還可以借助他人的發現充實自己文章的論據。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同理,大量的閱讀相關文獻充實了知識儲備,再下筆完成論文時便不會有卡頓、寫不出來的情況了。
3、自己“多”查重
很多同學在完成論文之后便覺得萬事大吉,等著導師召喚自己和學校知網查重即可,但在這里要給大家提個醒,大部分學校只提供兩次免費查重,且最后論文查重率不得少于百分之三不得高于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說我們只靠學校完全無法確保自己論文是否真正合格。這時候就需要大家有前瞻意識,利用小程序或其他查重網站進行自主查重,尤其是部分同學在完成論文初稿時可能自己也意識不到文章到底參考了別人多少,這時候就需要自行查重及時修改,也可以很好避免論文后期瘋狂降重的局面出現。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