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政府實施居民用電用氣限價措施后,目前英國家庭年平均能源賬單費用仍高達2500英鎊,同比上漲96%。今年1月,單位電價又上漲了7.6%,相當于330萬戶采用分時電價計費的家庭年平均電費再增加約120英鎊。這些家庭大部分都靠電力供暖,取暖成本將進一步攀升。
依然需要“溫暖銀行”
位于倫敦卡姆登區的“避風城堡”社區中心是今年1月中旬新增的一家“溫暖銀行”。中心每周有4天下午為在這里參加課后活動的孩子提供免費熱湯,并延長開放時間、提供免費浴室,供有需求的人取暖和洗澡。
“避風城堡”負責人卡門特別忙碌,在接受采訪的15分鐘里,她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她告訴記者,英國學校剛剛結束為期一周的期中假,來社區中心參加活動的學生數量明顯高于往年。除了與其他機構合作組織足球、繪畫、烹飪等活動外,社區中心還免費提供一頓午餐。卡門說:“許多家長很無奈。如果讓孩子在家里待著,開暖氣、做飯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該社區中心還運營“食物銀行”項目,為周邊街道行動不便、嚴重貧困的家庭派送“緊急食物包”。卡門表示,社區中心服務的家庭從之前的每周45個,增加到去年底的每周80個。今年以來,中心已為社區2000多人次派送了“緊急食物包”。“最初以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為主,現在申請救助的還有不少年輕的教師、護士、清潔工等。對于有孩子的家庭,生活壓力尤其大。”據介紹,社區中心還開辟了公共菜園,為社區民眾種菜提供場地,以減少食物開銷。目前,英國最大“食物銀行”網絡特拉塞爾基金會平均每13秒就送出一份“緊急食物包”。
“即使氣溫回升,人們依然會走進‘溫暖銀行’。”卡門對記者表示,生活成本持續升高,家庭實際收入仍在縮水,“家長們還在為孩子放學后去哪里發愁,老人們還要為先付電費還是先買食物而焦慮。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弱勢群體處境更艱難
據英國《衛報》日前報道,一項調查顯示,近40%的英國人是“月光族”。平均每4個英國家庭中,就有一個要為購買生活必需品而掏空錢包。英國最大的債務咨詢慈善機構“躍階改變”統計發現,1月英國有2200萬人出現各種賬單或信貸逾期。同時,近一半人表示自己的財務狀況比前一年惡化,其中有71%表示能源賬單飆升是主要原因。
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西方實施一攬子經濟制裁措施,大幅減少對俄羅斯出口。受制裁反噬效應影響,歐洲能源價格飆升,通脹高企,民眾實際工資嚴重縮水,購買力下降。
對于英國市場而言,由于一半天然氣依賴國際進口,受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影響更大。在此期間,相關能源企業卻賺得盆滿缽滿。英國石油公司去年盈利277億美元,同比增長115.8%;殼牌集團去年凈利潤達399億美元,創115年來新高。英國公益組織“消除燃料貧困聯盟”協調員西蒙·弗朗西斯表示:“英國能源企業的大量利潤是來自對弱勢群體的盤剝。”
英國智庫“共同財富”主任馬修·勞倫斯表示:“能源危機暴露英國深層結構性問題,私營能源企業追求的不是安全、清潔、能負擔的能源,而是為了攫取最大價值和收益。”該智庫研究發現,截至2020年的10年間,英國相關能源企業向股東派發了超過400億英鎊利潤,而在基礎設施投入、清潔低碳轉型等方面停滯不前。
英國平等基金會的一項研究表明,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英國億萬富翁的數量增加了約20%,他們的總財富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增加了約1500億英鎊。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家庭財務調查估算,在2022財年,英國最貧窮的1/5人口的可支配收入中位數下降3.8%,而最富有的1/5人口的可支配收入中位數上升了1.6%。英國約克大學教授馬丁·奧尼爾表示:“英國社會繼續走向更嚴重不平等,國家不能為民眾提供最基本的社會公平保障,這無疑將引發更多社會問題。”
【原標題】“能源危機暴露英國深層結構性問題”(環球熱點)
來源 | 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 | 岳雨田
責編 | 夏麗娟
往期回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