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臟跳動的次數,很多人都比較在意,不論什么年齡段的人,都想要知道正常的心跳次數是多少,然后對照自身去檢查,發現不在范圍內,就很緊張,覺得自己是出現什么問題了。也不管自己處在什么狀態,只要心跳不在正常范圍,就會產生擔憂。
成人靜息狀態下心率正常值范圍是60~100次/分。
人體的心率與測量時的運動狀況也有關系,如在跑步、快步走和爬樓梯時,人體的心率會上升,正常人在100~130次/分之間是可以耐受的。但是如果成年人在休息時,心率達到100次/分以上或低于60次/分可能有心臟方面的疾病,建議患者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和治療。
正常情況下,心臟以一定范圍的頻率發生有規律的搏動,這種心臟搏動的沖動起源于竇房結,以一定的順序和速率傳導至心房和心室,協調心臟各個部位同步收縮及舒張,形成一次心搏,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是為正常節律,因為其起源為竇房結,所以叫作竇性心律。當心律為竇性心律,但頻次低于60次/分時,被稱之為竇性心動過緩。當心律為竇性心律,但頻次高于100次/分時,被稱之為竇性心動過速。無論平躺還是坐著其正常心率都在這個范圍內,不會有特別的影響。當平躺后心率加快明顯,出現胸悶、憋氣癥狀需要考慮是否有心功能的問題,因為平躺后回心血量增加,心功能不全的人會表現得更加明顯。
有人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正常的心跳次數,是在60-100次,也就意味著心跳90次是屬于正常的,而沒在范圍內的50次,就屬于不正常的了,是這樣的理論嗎?下面就來好好地跟你聊一聊心跳這個事情。
心跳50次或低于50次,就是不正常的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具體的標準,很多人看問題,都比較的淺顯,容易忽略一些細節問題,也就容易給自己造成心理負擔,擔心不必要的問題。
就心跳50次不正常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質疑點,我們在該處正常范圍的時候,也是有前提條件的,是在平靜狀態下,在這個范圍是屬于合理的。并不是說唯一的標準就是這個,要知道心跳會受多種因素影響,受到刺激之后,就會在正常的基礎上出現波動。
比如說年齡、運動、環境、情緒的影響,會導致心跳的次數低于或高于標準范圍,一般來說,正常心跳次數不會低于50,也不會超出160。除非,心臟本身存在疾病,才會導致心跳的次數低于50或超出160。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也是屬于正常現象,就是出于睡眠狀態,人體的活動量比較少,心跳次數就會在50次左右。
一般不正常的心跳,身體會伴隨著異常表現,不管是心跳50次,還是心跳160以上,身體上都會有癥狀表現,大多會出現頭暈、胸悶、胸痛、呼吸急促以及腿腳無力的現象,如果沒有出現,只是受到以上幾種因素影響,就屬于正常的,不用過多擔心。若實在擔心,可以做進一步檢查,結合多方面檢查,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心臟情況。
那么,心臟是否有問題,需要做哪些檢查?
1. 常規檢查(抽血、心電圖)
2. 胸部X射線檢查(心臟彩超)
3. 冠狀動脈CT檢查
4. 血壓指標
通過上述內容,已經了解到心跳50次,并不屬于異常,當然,也是需要根據情況來判斷的,沒有一個特別的標準。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心跳太快和心跳太慢,都不是好事情,應該及時排查原因,不應該選擇漠視,越早查出原因,對身體健康越有利。
拓展知識:心臟病患者,到底應該以靜養為主,還是要運動?
針對于這個問題,也是沒有具體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病情都不相同,最終的選擇也會不同。有些患者的病情不算嚴重,身體情況也還蠻好的,為了能夠更有利病情的發展,適當的合理運動,對改善病情,保護心臟及血管健康,還是很有利的。但對于一些特殊的心臟病患者,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身體情況也不是很好,在此基礎上,自然是不建議運動了,以靜養為主,做好生活其它方面的調理就好,不用為了給身體帶來相關好處,而逞能的去做運動。
適合運動的心臟病患者,需符合幾個條件
①身體狀況良好,沒有任何不適,且睡眠良好,不建議在疲勞的情況下運動。
②單純性的心律失常,或者輕微的冠心病,在經過治療后病情得到改善,且身體無任何不適,可選擇有氧運動。
③本身存在先天性心臟病的人,早期進行過手術,并且治療效果還算不錯,此后身體狀況也還算不錯,在此種情況下,可選擇運動。
在符合運動條件之后,進行運動之前,幾個運動注意事項,也需了解下:
首先,運動前后記得要熱身,可減少身體損傷,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問題。
其次,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不建議逞強運動,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有氧運動,在身體素質逐漸加強之后,也可以有氧+無氧。
最后,身體出現不適,不要再繼續運動,應該立即暫停運動,不能給心臟增加負擔,容易出現突發狀況。
心跳,代表著生命體征正常,日常中多加關注,說明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比較在意,但在關心身體的同時,也能正確看待心跳正常范圍,不要產生過多的憂慮,實在擔心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去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不用自己在那白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