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財團有多恐怖三星圖片?洛克菲勒家族操控政治,羅斯柴爾德到現在有多少錢

日期:2022-08-07 14:28:09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世界四大財團有多恐怖三星圖片?

全球四大財團實力雄厚,基本上都是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大財團,這些財團不僅對于本國有比較大的影響,甚至對全球都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這四大財團就是美國的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花旗銀行財團還有日本的三井財團。

1、洛克菲勒財團洛克菲勒財團是以石油起家的,1863年就在美國克利夫蘭開辦了煉油廠,后來組成俄亥俄標準石油公司,壟斷了美國石油工業,后來又進入金融制造業等發展。1935年的時候,資產總額就達到了66億美元,到1960年達到了826億美元,1974年達到了3305億美元,成為美國第一大財團。1974年美國GDP為1.545萬億美元,洛克菲勒財團的資產就占到了美國GDP的五分之一還多,這個就顯示出來洛克菲勒財團實力強勁了。

洛克菲勒財團不僅在金融方面擁有強大實力,而且也在實業方面擁有很大的實力。洛克菲勒家族在金融業方面也是拓展很多,比如洛克菲勒家族以曼哈頓銀行為核心,大概控制了百余家金融機構。在石油領域內,美國16家比較大的石油公司,其中洛克菲勒家族就控制了8家。而且洛克菲勒家族通過控制的這些金融企業,還間接控制了軍火公司,工礦企業,航空公司等等。洛克菲勒家族也可以通過基金會等影響到美國的各個方面,從而也可以更好地讓洛克菲勒家族發展。

因此,洛克菲勒財團是實力相當強的,對于美國和全球來說,都有不小的影響力。

2、摩根財團摩根財團,也是美國非常有影響力的大財團。摩根財團是1871年成立的,當時摩根公司就從事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然后,摩根公司就開始不斷的拓張自己的實力范圍了。

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到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到現在,摩根財團不僅在金融方面實力非常強,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還擁有30多家國外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股權。而且摩根財團在實業方面,還控制了包括IBM公司,以及通用電氣,通用汽車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等赫赫有名的全球500強企業在內的優秀企業。

這樣來看,摩根財團顯然也擁有強勁的金融實力和影響力,能夠對美國各方面以及全球產生不小的影響了。

3、花旗銀行財團美國花旗銀行財團,現在不僅擁有銀行等金融財富,而且也向軍工以及民用等方面持續擴張,控制了一些著名的大企業和公司。

花旗銀行創立于1812年,是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后來不斷擴張,1955年,兼并了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到1980年,花旗銀行在資產方面超過美洲銀行公司躍居美國第一位。在金融擴張的同時,花旗銀行也依靠資金優勢,向軍火工業擴張,控制了波音公司等,而且還控制了施樂公司等等實業,從而花旗銀行也擁有了強大的實力和影響力。

4、日本三井財團日本三井財團是日本第一大財團,也是全球頂尖的財團之一。日本三井財團成立于18世紀20年代,距離現在已經有300年的時間了。

1876年,三井銀行和三井物產創立。此后三井財團依托資金優勢等,不斷在實業領域進行開拓,擁有了紡織,機械,采礦等方面的產業。到了1909年,三井已經成為當時日本規模最大的財團。

三井財團現在擁有三井住友金融集團,三井物產,還擁有三井不動產等,東芝、豐田汽車等產業。

三井物產以貿易起家,通過在全球搭建物流網絡控制流通渠道。而且也控制了不少的礦產資源,僅僅從鐵礦石資源一個方面來說,現在三井物產就擁有不少澳大利亞的鐵礦股權,而且也擁有巴西不少鐵礦石礦山的股份等等,這樣一來,三井財團對全球鐵礦石資源就擁有比較大的影響力,這樣就可能讓三井賺的盆滿缽滿了。

因此,現在三井財團也是全球著名的財團之一,不僅對日本有比較大的影響力,而且還通過建立全球商貿網絡,以及對資源的上下游參股,從而可能對全球也擁有不菲的影響力。


洛克菲勒家族操控政治

洛克菲勒可以說是一個富有影響力的名字,總能和財富和影響力聯系在一起。作為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的創始人和銀行業巨頭,這個家族憑借幾代人在商業及政治上的成就而舉世聞名。不過,從1855年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一世(人們常說的老洛克菲勒)捐獻出他的第一份慈善禮物以來,洛克菲勒家族就靠著這個名字產生了更加深遠的社會影響力。

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事業

20世紀伊始,老洛克菲勒在《給予的艱難藝術》(the Difficult Art of Giving)這本書中提到:“我們一定要牢記,能夠促使人類發展的資金其實是不夠的,并且永遠需要補足。所以,應該想盡辦法發揮聰明才智讓捐贈發揮最大效用,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老洛克菲勒意識到,真正有效的慈善事業不單單是資金上的捐助,同時需要謹慎考慮和目標導向的策略——老洛克菲勒所意識到的這件事一直在指引著其子孫后代。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人們常說的老洛克菲勒)

大衛·洛克菲勒基金(David Rockefeller Fund)是洛克菲勒家族多種捐助方式的其中之一,是由老洛克菲勒的孫子以及他的妻子佩吉創立的。之前發布的《用愛和感激引領家族:大衛·洛克菲勒基金三十周年》(Leading with Love and Gratitude: The David Rockefeller Fund at 30)這本書中概括敘述了大衛洛克菲勒基金會一步步發展的歷史,并呈現出慈善事業需要不斷歷練其實踐,對外界敏感程度,在家族集體做出社會貢獻的同時,應對社會不斷變化的需求。

在許多方面上,洛克菲勒家族的歷史進程都蘊含著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而且為世界各地的家族傳承提供了好榜樣。


感知世界,順息而變

慈善事業是一項持續發展的事業——伴隨外部世界和家族本身的變化,家族慈善事業也必須跟隨環境而做出一定的改變。擁有這樣的敏捷性和適應能力便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特點。


就像大衛·洛克菲勒慈善基金的前執行董事馬尼·皮爾斯伯里所說,“他一直對新的思想和方案有著開放的態度,以此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即使改變不可能一直這樣容易,但成功的轉變來自于對共同價值觀的堅持。正如《用愛和感激引領家族》書中所提到的:

“時間不斷推移,家族和成員也發生了演變,成長、改變和紛爭是在所難免的。新的道路需要開辟,新的方向需要被指出;審視走過的老路,同時想方法拓寬它。傳承下來的傳統必須得到尊重,新傳統才會得以建立。

大衛·洛克菲勒基金的故事大體一樣——一個關于進化發展的故事。脫胎于實踐和現實可能性, 這一家族基金就如同家族本身一樣,已經演變成一個管理者和新捐贈者的社區,看起來與最初的表達方式截然不同,但毫無疑問與創始人大衛和佩吉所生活和實踐的價值觀一致:感恩、連接、愛和合作。”

大衛·洛克菲勒基金的歷史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即改變是不可避免和必要的,但必須扎根于家族的價值觀和傳承。家族在這一點達成共識,使得事業取得長期的成功;鼓勵他們保持敏感,對受資助社區以及家族的集體認知作出反應。


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指導原則

對于任意一位慈善家族來說,如何定義價值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應該一直以價值觀為指導方向,以瞬息萬變的世界做為擂臺。

2010年,大衛·洛克菲勒基金的董事會引來了家族的第五代。隨著新生代的到來,需要孵化出一套特定性的指導原則,這些原則源于洛克菲勒家族悠久的歷史,同時照映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2015年,價值觀在不斷被人們思考和重新審視。現任執行董事盧卡斯·海恩斯提出,這些價值觀的成長變化來自于對歷史的深刻反省:“在家族董事會的一次宴會上, 我指出應從歷史層面展開討論,確立新的愿景和使命。與其重新建立價值觀,不如讓家族三代互相頭腦風暴歷史的延續性,這個想法是具有建設意義的。這也讓第五代受托人更能自信地確立可以引起共鳴并呼應當今世界挑戰的價值觀。”

1. 循規蹈矩、通時合變

大衛·洛克菲勒基金的兩個核心優勢和指導原則是家族努力的具體體現。

首先,這個家族依賴于創始人的傳承和他們的目標;其次,由于組織的架構設計,董事會和員工能夠順應發展快速和創新地對社會問題做出反應。

大衛·洛克菲勒也體現了這些價值觀,給他的子孫后代留有空間,讓他們在這個行業中航行,并采納新的想法。正如前獨立董事斯蒂芬·海因茨所說:“隨著大衛年齡的增長,他開始意識到,他的孩子和孫子是他和妻子基因的物理延伸,而基金會的工作則是慈善理念的具體化身。”

該基金不僅能夠應對時代的變化,而且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家族關系,同時保持對其傳承和創始人的尊重,這是真正的家族慈善事業的體現。

2. 自我反省和杠桿力量

在其30年的歷史中,大衛·洛克菲勒基金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過去,并以其沉甸甸的聲望來呼吁人們關注那些因自我反省而產生的問題。

洛克菲勒可以說是最知名的美國名字,一個既有批評又有贊揚的名字。根據洛克菲勒慈善顧問機構的家族時間表,從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之初,家族及其財富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識就顯而易見:

“當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并沒有得到廣泛的贊譽。事實上,它遭遇了相反的處境——極大的懷疑。洛克菲勒家族最近在干什么?這讓老洛克菲勒和家族后代明白,他們必須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運作基金會,這種方式不僅要得到接受,還要得到民眾的信任。”

洛克菲勒這個名字承載著沉重的責任,該基金也毫不羞于批評自己的財富來源和家族行為。另一方面,基金組織很清楚,它的名稱和人際關系網絡可以用來吸引對特定問題的資助。

在早期,受贈方被鼓勵使用洛克菲勒的名字和授權來謀求其他的支持。然而,到了2005年,這個家族開始主動地利用自己的名字來批評自己的歷史,并改變了其家族導致問題的軌跡。

37個家庭成員呼吁改革由他們自己的家庭成員納爾遜·洛克菲勒頒布的紐約法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發表了一篇標題恰當的文章,名為《洛克菲勒家族說,修正洛克菲勒藥品法》(Fix The Rockefeller Drug Laws, Rockefellers Say)。

該家族對其財富來源的清算仍在繼續。最引人注目的是,2016年,前董事會主席、大衛·洛克菲勒的外孫大衛·凱澤(David Kaiser)在洛克菲勒家族基金的幫助下接管了埃克森美孚石油(Exxon Mobil)。隨后,大衛·洛克菲勒基金會追隨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的腳步,剝離了化石燃料領域的業務。

凱澤于2020年7月去世,他指責公司誤導氣候研究,批評家族財富的來源,而且利用家族的名聲和人際關系網絡來做這些。凱澤也是美國刑事司法體系改革的堅定擁護者,并擔任“國際公正拘留”(Just Detention International)主席,致力于結束各種拘留形式的虐待。

3. 承擔風險和尊重他人

盡管領導大衛·洛克菲勒基金的家族通常被認為是傳統家族慈善事業的縮影,但在捐款方面,該基金是相當反傳統的。在該基金成立的最初幾年,贈款主要是基于地理范疇的。目前,該基金利用其名稱來喚起人們對傳統上資金不足的問題的關注和資助。

隨著慈善事業的發展和新的聲音出現,承擔風險成為支撐該基金實踐和議題領域的核心價值。在培養了第五代人并允許他們為基金的贈款重點領域捐款之后,刑事司法成為了優先事項——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進步的問題領域。該基金進一步支持刑事司法,為曾遭受不公正監禁的歸國公民設立了基金會獎學金,并建立了金絲雀影響力基金(Canary Impact Fund, CIF)。

然而,這些原則都是由大衛·洛克菲勒本人明確地塑造的,他總是尊重他的孫輩和他們大膽的想法,“他傾聽他們的談話,提供觀點——總是溫和地——并看著他的孫輩成長為具有戰略意義的慈善思想家,”在很多方面,大衛為他的子孫提供了現在所采用方法的典范,冒著風險去尊重那些你想要服務的人。

慈善家族可以學到什么

雖然洛克菲勒家族聲名遠揚,不過作為一個家族基金來說,大衛·洛克菲勒基金的規模其實不大。直至2020年1月,其基金的資產為6800萬美元,董事會允諾將通過其捐助和資產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基金的董事會和工作人員一直以來維持的方向是,倡導慈善事業的現代化——承擔風險、了解實地境況、發展日常的資金不足問題以及品宣工作。

除此之外,基金提供了家族內部持續聯系的方式。當家族的第四代意識到加入基金是他的責任時,第五代便能給基金會的工作提供新生活力,基金會甚至還能聯系到表兄弟以及一些遠親,讓大衛知曉其后代的慈善熱情。

每個家族,甚至是洛克菲勒家族,都必須找到辦法來塑造一項能反映家族價值觀的慈善事業,建立成員聯系,并挑戰現狀。如果他們能做到,其他人也能!

羅斯柴爾德到現在有多少錢

2021年3月2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1胡潤全球富豪榜》,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以2903億美元(約1.2萬億人民幣),成為世界首富。中國“瓶裝水之王”、農夫山泉67歲的鐘睒睒以550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成為第一位進入全球前十的中國企業家,位列第七,并成為亞洲首富。

埃隆·馬斯克

在2007年的時候,著名的經濟學者宋鴻兵在《貨幣戰爭》曾估計,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財富已經達到50萬億美元,能位列世界四大家族之首

“羅斯柴爾德的標志是被折斷的五支箭

家族發家史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19世紀開始發跡,到現在已經二百余年,雖然經歷了許多波折,但是現在還屹立不倒,是金融界的高山。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創始人叫做梅耶羅斯柴爾德,這位的發跡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用中國的古話來說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梅耶最早從事貨幣買賣,簡單點說就是外幣兌換,而中間的利率就是他所能獲得的利益,為此,梅耶去德國漢諾威一家有名的家族銀行進行學習。


在19世紀初期資本主義發展旺盛,經濟擁有高度活力的同時,資金也在不斷流動。

梅耶在學成之后,在法蘭克福開啟了自己的事業,不單單是外幣兌換,還增加了真金白銀與紙幣的兌換這項業務,逐漸的成為一名企業家。等到財富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梅耶將五個兒子分別派往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奧地利。

梅耶的第三個兒子內森最早走出德國,在1800年在英國開設分公司,其他的四個兒子也在歐洲各個國家施展自己的本領,他們在不同的國家守望相助,后被稱為"羅氏五虎"。這一時期歐洲的各個國家開始出現戰爭,羅斯柴爾德家族開始通過戰爭賺錢。


怎么通過戰爭賺錢?說白了就是利用各國之間的封鎖進行貨幣兌換,其中最牛的應該就是提到過的率先去到英國開設分公司的內森。

1815年6月15日,在滑鐵盧,拿破侖戰敗,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島。在拿破侖的軍隊即將潰敗前夕,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英國人悄悄撤離了戰場,回到英國,找到了他的老板內森·羅斯柴爾德,把拿破侖軍隊戰敗的消息告訴了他,內森得知消息之后,立即騎馬奔向了倫敦的股票交易所。內森的商業眼光十分精準,他深知如果拿破侖的大軍勝利,則法國就會成為歐洲的主宰,英國公債的價格就將大跌;相反,如果拿破侖大敗,則英國主導歐洲,英國公債就會大漲特漲,因此在滑鐵盧戰爭期間,他派了大量的情報員前往戰場,以獲取戰況。


內森不動聲色地來到了股票交易所,由于通訊不發達,當時交易所里只有內森一個人知道法軍戰敗的消息,他按照原計劃行事,先大量拋售英國公債,誘使大批公債持有人和他一起狂拋,大家都以為內森得到了戰爭的消息,以為反法聯軍失敗了,便開始跟著他狂拋,結果英國公債的價格急速下降,不到半天,英國公債的價格之剩下了原價的百分之七,這個時候內森開始收網了,他開始悄無聲息的大量買進英國公債。到了第三天,英國軍隊在滑鐵盧勝利的消息才傳到倫敦,而此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因持有大量的英國國債,已經成了英國政府的最大債權人,牢牢握住了大英帝國的經濟命脈。

內森在拿破侖滑鐵盧戰役中狠賺一筆,也因此開啟了掌控歐洲金融之路,將羅斯柴爾德家族送上了世界之巔,在內森去世時,羅斯柴爾德家族已經擁有了600萬英鎊資產。

于是,在19世紀流行這樣一種說法,"歐洲有六大強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匈帝國、普魯士和羅斯柴爾德家族"。


然而龐大的家族也有折戟的時候,在二十世紀頭幾十年,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投資遭到了數次失敗,險些承受了滅頂之災。一戰時他們沒能瞄準美國市場,錯過了美國崛起時最好的淘金機會,并在之后的二戰中陷入政治風云。


二戰時德國納粹興起,身為猶太人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不可避免地成為受害者。他們無法與政府進行抗衡,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家族產業被搶占。在納粹德國滅亡之后,羅斯柴爾德在東歐的資產又被前蘇聯充公。

不過羅斯柴爾德家族并沒有就此消沉,在二戰結束后,他們又開始積極尋求發展,并再次積累了大量財富,對歐美國家的金融體系造成了極大影響。


雖然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巨大的財富,活躍在歐美的上流社會,但是依舊保持著猶太人的傳統,他們將維護猶太人的利益看得比賺錢更重要。因此哪怕如今羅斯柴爾德家族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依舊集成了當初"羅氏五虎"五兄弟的愿景,一直共同發展著。


讓人驚訝的婚俗

就是這樣如此一個富有敵國、讓人羨慕的家族卻依舊保持著古老的婚俗——堅持族內通婚。對于家族而言有著比金錢和地位更為重要的事情,就是維護他們猶太人的傳統。其中,堅持族內通婚。


但是這個古老的婚俗卻并不像表面那么簡單,堅持近親結婚的原因之一是為了維護猶太人的傳統,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確保家族財產安全。他們認為如果讓外族人加入羅斯柴爾德家族,可能會分割家族財產,導致財產縮水。

即使在如此先進的社會,大部分人已經被科普近親結婚的危害,但依舊有許多上流人士固執地維持著這個古老的習俗。羅斯柴爾德家族只是其中之一,更為著名的還有日本天皇家族,甚至迪拜皇室、泰國皇室等。


這些所謂的上流社會都為了保持權力的集中,血統的純正,財產的集聚,而選擇近親結婚。以日本天皇為例,他們近親結婚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保持皇室血統的純正,泰國皇室則是為了維護中央集權。他們比普通人更懂近親結婚的危害,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這些都不值一提。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族內通婚的情況出現松動。妮基·希爾頓(希爾頓家族成員)在2015年與羅斯柴爾德家族后代詹姆斯·羅斯柴爾德結婚。

直到現在羅斯柴爾德家族已存在200多年,歷經兩個世紀,依然擁有龐大的財富,屹立不倒。從這就可窺見第一家族沒有喪失其風骨,將如此龐大的財富傳到了第六代,也是通過了許許多多成員的努力。所謂創造財富容易,守護財富卻很困難,羅斯柴爾德家族做到了。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