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問題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十分令人重視的話題,我們不僅應該重視學生在學校里的學習情況,也應該重視教導學生的老師們都是什么樣的一個工作狀態,是否盡職盡責?是否遵循了科學的教育方法?
關于中小學教師性別失衡問題及對策研究 科學的教育方法表現在很多方面,就比如老師不能硬逼著學生去死記硬背,而是應該讓學生靈活運用知識。通過實踐來驗證知識,把知識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子里。
另外我們還應該注意到,想要科學的教育學生就必須要保證老師的人員構成是非常合理的,不能全是女老師或者全是男老師的那樣單一化。
中小學教師性別失衡嚴重,一份數據太扎心,引發了官方注意
最近教育官方部門提到了一個話題,
叫做中小學教師的性別失衡問題在變得越來越嚴重,大家必須要重視并且付出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否則將會對教育產生不良的影響。
一般來說,家長最重視的是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能力,平日里和學生上課之間的各種表現以及瑣事,卻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也就是中小學老師的性別組成。
讓我們仔細想一想,從小到大,我們經歷過的這些老師和班主任,
他們的性別是男多還是女多呢?相信大多數人的經歷一定是男老師的數量遠遠要比女老師少。
上了大學之后,情況反倒得到了改善,但是在中小學階段,男教師似乎真的越來越少了,而且我們通過網絡上大家的評論和各種吐槽也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男性不愿意當老師了。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性別絲毫又會對學生和教育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我們首先要來思考一下第一個問題,為什么男老師越來越少了?大家都不喜歡當男老師了?
大學畢業生在選擇一份工作的時候,第一點往往要看這份工作的薪資待遇以及未來的發展條件,也許就是因為教師這份工作的薪資,并不能滿足男性大學畢業生的期待。
畢竟男同學和女同學的畢業狀況是不一樣的,畢業之后的打算也是不一樣的,
大家更希望男同學未來能夠做家里的頂梁柱,工資賺的也要比女同學更多一些,所以男老師就成了一個沒有人選的選項。
同時在學校里面大家一般注意的都是老師的教學能力,女同學在考教師編制的時候,的確是要比男同學更順利一些。因為她們在背誦以及學習能力上都比男同學更強。
所以一般通過編制考入學校里當老師的也都是女生的比例遠遠高于男性,這就造成了男老師越來越少的困境。因此想要改變現狀,我們必須要調動起男生當老師的欲望。
同時我們也應該從考試的標準招人門檻和各個方面來給老師這個職業增添更多的吸引力,能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男性畢業生過來報考,改善學校的性別失衡的問題。
想要緩解中小學教師性別失衡的問題,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改變
首先我們應該提高教師整體的工資待遇,其實教師這份工作遠遠要比我們想象中的辛苦,在中小學階段,由于評職稱等各種晉升問題,剛入職的老師能得到的工資也是很少的。
而且現在的年輕人都希望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就可以獲得很好的經濟實力,至少可以養活得起自己。所以我們就必須要從工資方面入手,最好能讓年輕人們看到希望以及更有動力去做老師。
其次,我們也應該打破社會上對待男老師的一種刻板觀念,那就是很多人覺得男生當老師是一種沒出息的行為,男生應該做一些更有前途的工作才對,這種觀點其實是非常錯誤的。
每一行職業都可以讓我們實現人生的理想和目標追求,老師這份職業更是如此,而且還背負著我們應該讓男性的大學畢業生意識到神圣的教育使命。,他們可以通過教師這份工作來成就自己的人生。
同時也可以從現實環境考慮,做一些靈活的應對方式,去吸引大學畢業男生加入教師的工作行列當中。比如在擴招師范類學生的時候,就應該多吸引男同學去報考。
但我們做好了這各方面的準備之后,相信男老師的數量也會重新多起來。在中小學校園里,也再也不會出現男教師荒了。
或因男性教師資源稀缺,今年廈門市教育局直屬學校教師公開招聘資格復審人員名單中,一男教師以筆試成績20.13分的成績進入了資格復審,而女教師最低為56分。
巨大的差距不經讓廣大網友質疑,從而引發出中小學男女教師比例失衡的問題,甚至誤認為有性別歧視之嫌。
中小學教師性別失衡對學生心理發展產生的影響 其實,中小學教師性別結構失衡不僅會給學生的個性心理、性別角色、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造成負面影響,更為重要的是也會對國家和社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隨著教育女性化增多,教師性別斷崖式的兩極分化,勢必導致男孩教育弱化為女性趨向。
從教育的角度看男女教師各有優點。
女教師溫柔、耐心、觀察仔細、易接近學生;
男教師魄力、思想開拓、精力旺盛,對學生的引導性強。
男女教師的特點對朝夕相處的學生的性格形成、心理發展等方面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中小學教師多為女性,而女教師們的教學對象又是由整體男女生組成的群體,當她們教學行為出現不可避免的“因性別施教”的傾向性時,在她們性別意識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們在性格形成、人格培養以及對自身價值的判斷方面,也必然產生特定的“異化”和“失衡”。
比如,不利于學生性別角色的形成,不利于培養孩子的勇氣、膽量,特別是容易讓一些男生少了“陽剛之氣”,甚至造成個別學生心理缺陷等等。不利于男孩的健康成長,不利于學生走上社會參與激烈的社會競爭。
當下男性女性化的現象在社會越來越突出,跟女性與男性教師失衡,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讓更多陽剛的男老師參與到教育中來,確實有利于學生更健全的發展。這也跟國家提倡陽剛男孩,拒絕偽娘文化相呼應。
到這里,再看有關部門降低分數招聘男性教師的舉動也就不難理解。
客觀來講
學校里女教師偏多是不可避免的事實,跟社會發展,文化傳統密不可分。
一,因為高中畢業,女學生填報志愿本來就沒有男同學選項多,很多專業不適合女同學報考。相應的社會上許多工作崗位并不適合女同胞工作。而教師,醫護這類工作特別適合女同胞,再加上教師職業比較穩定,沒有較大的波動性。女性在選擇職業時,傾向于選擇穩定的職業。衛生、教育、金融等就成為了女性的首選。同時教師職業,在很多宣傳中,比較注重母性的宣傳,而且中小學孩子比較小,需要呵護的特點也就形成了社會需求。
二,近幾年國家一直在提高教育工作者這方面的工資,從側面反映了從事教師行業很難富足,這使得很多男性很難在教師行業上堅持下來,傳統上我們更多地還是主張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因此都寄予男人多賺錢補貼家用,而男人希望靠自己打拼來取得所謂“成就”,獲得社會認同。
三,教師進入編制,必須經過筆試和面試。筆試的內容往往是記憶的東西,女性在記憶方面要好一些,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男、女兩性在智力上雖然水平上是平均的,但男、女兩性各有所長,表現出不同的發展取向:感知覺方面,男性的視覺反應快;女性則聽覺能力強。注意力方面,男性多定向于“物”;女性則多定向于“人”。記憶力方面,男性的理解記憶和抽象記憶較強;女性則機械記憶、形象記憶和情感記憶能力較強。短期記憶方面,女性也強于男性。思維方面,男性的抽象思維能力強;女性則形象思維能力高。想象力方面,男性的想象力常常帶有抽象與邏輯性的色彩,而女性則往往帶有具體與形象性的特點。這結論造成了筆試就刷下很多男生,當然也有男生不如女生能穩住心神學習。進入面試的男生已經很少了,講課又是語言表達能力的展現,女性又占些優勢。
因此,注意中小學教師性別的構成不容忽視。
在我看來解決中小學教師性別結構失衡問題的對策可以從下面幾個方向入手
1.樹立并大力宣揚兩性公平思想,使女性政治,經濟,文化職業等各領域中無不適用性別差異,同時提升社會對男教師的認可度。我們應當鼓勵男性樹立傳承文化的意識。為男性教師增長開創不錯的社會平臺,促進兩性和諧發展。
2.提高中小學教師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從而使教師職業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使更多的男性優秀人才主動投身教育。
3. 師范院校要加強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尤其要對男生進行補充教育。要幫助男大學生認識男教師在未來歷史發展趨勢中的重要作用,幫助男大學生克服傳統文化對他們的負面影響,調動男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言男性的主體功能。
今日話題:你認為怎樣能夠解決中小學生的失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