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近代千古第一用墨大師是誰?
千古第一用墨大師是黃賓虹。黃賓虹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開派巨匠,杰出的中國畫大師,“千古以來第一的用墨大師”;是20世紀傳統中國畫四大家之一,有“再舉新安畫派大旗,終成一代宗師”之譽。
《云歸草堂圖》
黃賓虹60歲作的《云歸草堂圖》,既學習北宗,以真山水為藍本,又融匯南宗筆法。山石皴法雜用批麻皴,解索皴,米點皴,皴法雖多,卻在對水,墨,彩的運用里達成了和諧,畫面的虛實相間也安排得非常停當。石頭著色墨重,而與礬頭云氣相間;樹木圓筆粗重,和黑亮的苔點破了墨石之色:屋宇白衣書生和綠茵都只是淡掃屈曲,有如云氣飄渺,畫的天地間,一水一天同色相融。
《紅葉飛雁》
線絳山水《紅葉飛雁》,秋山霜樹,下有一行飛雁,是老人七十一歲時作品。那時他筆墨已到精練之極地步,而且正處於將變未變之時,這幅山水明凈清朗,淡雅中韻味不盡,與他八十以后,筆沉墨厚的面目,截然不同。然此一時期畫作,世不多見,若如此幅之神氣內斂,直逼惲向、程穆倩者,更是百中難得其一。
《江上帆影》
畫面蒼潤俊逸,是黃賓虹對中國山水畫筆墨進行審視和重新闡釋之后的作品。他打破了傳統山水畫干后積染的方式,不斷使用濃墨層迭復加,并引入破墨、潑墨大寫意技法。層層積厚使得墨色濃淡相破,滿紙煙潤而渾厚華滋。黃賓虹的墨法是因其筆法而來的,在畫中題跋他談到了自己對傳統筆法的認識。
《春山積翠圖》
畫中以青綠、水墨代替雨水,積墨、破墨、漬墨、鋪水,無所不用其極,在紙上任意縱橫氤氳,呈現出時而特別濕潤而濃重、時而干處發白的審美效果,而筆墨攢簇、層層深厚,入眼皆是水墨淋漓,云煙幻滅,好一派活生生的自然勝景。黃賓虹自己對此幅似也非常滿意,他在題詩中藉由多種典故表達了自己按捺不住的欣喜。
《云樹之思》
此畫作于1952年,黃賓虹先生89歲。畫面與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幾乎全用干墨點擦,但仍然有秀潤華滋的感覺。構圖、色彩、筆墨無不具備黃賓虹山水畫的特征,所不同的是,這種干墨畫法在他的作品中十分少見。
《南高峰小景》
《黃山湯口》
黃賓虹筆下的嘉州山水
《峨眉山色》
《嘉州山水》
《峨眉紀游四幀》
《峨眉伏虎寺》
山水卷是誰哪個畫家的作品?
山水卷是揭傒斯畫的。揭傒斯,字曼碩,號貞文,龍興富州,元朝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家貧力學,大德年間出游湘漢。延祐初年由布衣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閣授經郎、遷翰林待制,拜集賢學士,翰林侍講學士階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遼、金、宋三史,為總裁官。
揭傒斯是元代一大才子,為文簡潔嚴整,為詩清婉麗密,虞集稱其“如美女簪花”。即便社會地位、生活環境改變之后,對下層人民的疾苦并未忘懷,形諸詩文的仍然不少。在《送劉以德赴化州學政序》中有“旬宣之道未盡,廉恥之化未興,詬病之風未除,職教之徒臃腫腆腮”之句。在《送吏部段尚書赴湖廣行省參政二十韻》詩中寫道“五嶺纏妖欞,三湘困繹騷。罷氓貧到骨,文吏細吹毛。麟鳳饑為腰,鷹鹋飽在僚。”《千頃堂書目》載有《揭文安公集》五十卷,明初已缺十三卷。尚存古代全集本有三種:《四庫全書》本(十四卷)、《四部叢刊》本(十四卷,又補遺詩一卷)、《豫章叢書》本(十八卷)。1985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編輯出版了《揭傒斯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