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到煙臺海底隧道最新進展
從中國實現經濟騰飛開始起,不少沿海省份都陸續成為第一批進入經濟高速發展軌道的地方,這其中就包括了山東省。
作為關內最北部的沿海省份,它距離東北僅僅只有一道淺淺的渤海海峽,但是就是這道海峽讓山東省與東北之間有了距離,也讓兩地之間的交流少了不少。
所以一直以來都有連接兩地的想法出現,特別是在山東省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后,這讓東北也看到了踏上經濟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上的希望,于是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便有了建設海底隧道的構想,但是時至今日這條海底隧道依舊沒有動工,那么阻礙海底隧道動工的難度究竟是什么呢?
一、振興東北經濟的關鍵要道
建國初期,東北曾經是重要的工業基地,也是經濟發展的重鎮,但是到了后來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戰略后,東北這個老工業基地便漸漸被關內各省超越,特別是一些沿海省份,它們又被稱之為是第一批走上經濟高速發展的地區,所以這也讓東北這個老工業基地感到羨慕不已。
為了讓東北這個老工業基地也走上經濟高速發展的道路,在1992年便有提出建設大連到山東煙臺的海底隧道,因為當時的技術所限,所以這個提議還是只能停留在紙面上,不過這樣一個想法卻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一直在做相關工程的調研工作,這段嚴密的調查過程,便為工程的真正實施打下了基礎。
為什么經過近三十年東北大連到山東煙臺的海底隧道依舊沒有動工呢?
其實這也是海底隧道的施工要求所導致的,雖然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完成了不少世界矚目的工程,但是一些難度較高的工程還是很難以實施的,這不光是技術性問題,也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工程性問題。
就對是否在渤海建設海底隧道的問題,就環境調查以及工程可行性調查就經過了十余年,此后便是更為現實的技術性問題了。
海底隧道不同于一般的鐵路和公路,技術性要求非常高,世界上有相關經驗的國家也不多,所以可參照性也比較小,世界上僅有日本和英國建設過較長的海底隧道。
英國的英吉利海峽隧道全長有50公里,修建時間長達八年,耗資近150億美元,成為了最具代表性的海底隧道工程。
因為英吉利海峽的地形相對復雜,所以在修建隧道時便出現了不少的問題,這讓工程陸陸續續修建了八年,可見修建海底隧道工程所面對的困難并不是可以一口氣克服的,必須要在修建過程中,一點一點的攻克,這才能確保海底隧道的穩定。
二、工程難度巨大
對比英吉利海峽的海底隧道的50公里而言,渤海隧道的預估長度達到了123公里,如果修建成功,那么絕對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但是這也意味著技術難度肯定不會小。
在評估修建難度的時候,就曾經對周邊的底層進行過仔細的分析,因為處在地震帶上,所以對于工程未來抗擊地震能力做過多項評估,發現因為要使得未來海底隧道工程實現抗擊8級以上地震。
這讓工程難度和耗資程度都要比英吉利海峽隧道要高上很多,這便讓未來建設渤海海底隧道的時間要遠遠長于英吉利海峽的時間長度,于是這讓海底隧道的開工建設的準備周期也大大拉長了。
除了考慮到抗震要加強工程的抗震性以外,還有一項也是建設中難度較大的一塊,這便是建設海底隧道的方式問題。此前建設海底隧道都是單純以隧道的形式出現,但是渤海海底隧道卻完完全全不一樣,它采用的是橋隧結合的方式進行建設的,于是這便讓工程中如何銜接隧道和橋梁成為了工程難度的一點。
因為在渤海修建海底隧道時要面臨銜接幾座島嶼,因為挖開島嶼是不現實的,所以便采用了隧道和橋梁銜接的模式,幾座島嶼上表現的就是橋梁,但是橋梁要與海底隧道達到銜接的話就必須考慮到島嶼上的地質條件了。
眾所周知在渤海上形成的島嶼大部分都是在出海口附近,這些島嶼都有一個特點都是被泥沙沖積形成,所以土質特別松軟,想要在這種地質條件下建設橋梁,難度是非常大的,因此這也造成了渤海海底隧道想要銜接橋梁還不是一件容易事。
綜合上述的幾個主要工程難度,一方面修建渤海海底隧道跨度非常大,另外又處于地震帶,這使得建設難度一度非常大。
另外在渤海海底隧道建設的過程中,還要兼顧在渤海上的數個島嶼,于是這讓建設時要施行橋梁與隧道兼顧的方式進行整體建設。
所以這讓建設規模和建設難度上都是當今世界上海底隧道建設工程中最大的,這讓渤海海底隧道雖然早在992年提出,并得到了認可,但是因為這些因素,過了三十年還依舊沒有開工建設,但是隨著當今技術水平的提升,這座當今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海底隧道便會開工建設的。
從煙臺到大連的海渡隧道過了三十年還沒有開工建設,除了工程難度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海底隧道帶來的影響問題,一旦開工建設,便意味著大量的投入以及對多地的交通的改變,也是因為這個因素讓這么一座隧道過了三十年還沒有開工建設,但是隨著這些困難的克服,這座海底隧道也一定會拔地而起的。
大連到煙臺海底隧道什么時候開通完工
預計2024年完工
談到中國近些年的發展,很多人喜歡用“基建狂魔”這一形象的稱號來概括,確實中國近期在基礎建設領域投入頗多,從高鐵項目到一些橋梁以及隧道的修建,涉及各種復雜的地形,完成了諸多在外國人看來是難以實現的工程。
然而進入2020年,中國發展迎來一個全新的階段,中國依舊沒有停下在基礎建設領域的腳步,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國的又一基建工程,投資金額達到了3000億,將要打穿渤海,建設全球最長的海底隧道,將跨海連接山東與東北兩個地區。
這一超級工程就是我國的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工程將在我國黃海一側的大連灣海域進行施工,根據專家介紹,大連灣海底隧道的總體長度將在百里以上,成功超越位于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長度,成為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
這一工程的修建是極具挑戰性的,畢竟百里長的隧道在世界都是難見的工程,之前我國修建港珠澳大橋時需要隧道進行銜接,這一隧道的長度也僅僅為6.7公里,預計2024年完工。
之所以修建大連灣海底隧道,是為了更好的連接大連與煙臺這兩個城市,從地圖上看,大連與煙臺都是我國知名的港口城市,兩個城市之間隔海相望。
兩個城市之間的直線距離也僅僅有一百公里左右,如此看來本應當是聯系十分緊密的兩個城市,然而海水阻礙了兩個城市人們的交流,從大連抵達煙臺還需要繞道而行,再加之中間有山海關作為阻攔,最少也要耗費六個小時的時間。
如此看來是極為不合理的,為此我國決定在兩個城市之間修建大連灣海底隧道,直接打通兩座城市,屆時僅僅需要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夠在兩個城市之間穿行。
大連灣海底隧道的修建將按照貨運加客運的規模進行修建,進行運輸的車輛首先需要駕駛到火車之上在,之后以火車通行的方式穿過隧道,最終抵達另一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