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差點加入北約是真的嗎?北約邀請中國加入北約中國拒絕加入北約的時間是哪一年?

日期:2022-08-22 09:04:29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中國差點加入北約是真的嗎?北約邀請中國加入北約中國拒絕加入北約的時間是哪一年?

真的。是1980年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雖說美蘇冷戰已經過去幾十年了,但美國對霸權依舊熱忱,甚至可以用空前高漲來形容。還真別不信哈,僅憑著西方國家保存著北約這么一個軍事組織,我們就不難看出一二。

  

  


  說到這個北約,其實在42年前的時候,差點就和中國扯上關系了,好在當時中國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早在1980年的時候,美國干了一件讓人驚掉下巴的事情。美國在當時力邀中國加入北約,并且承諾中國,只要中國加入北約就無償贈送中國9成裝備。

  這個消息一出來,在當時引發全球熱議。畢竟,美國拿出這么大的誠意,實屬不常見,主要是那些誘人的武器裝備,讓許多國家都心生羨慕。

  當時的中國國內經濟水平低,剛剛處于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軍事實力也落后于世界第一梯隊。

  而美國提出的這個“大武庫計劃”那不正好能夠彌補我們的不足嗎?說實話,確實很有吸引力。但是,我國經過一番討論之后決定,婉拒美國的邀請,這又是為何?有三個不得不拒絕的理由。  


  第一個,北約的本質是美國賺錢的工具。

  我們深知,天上不會掉餡餅,天底下也沒有免費的午餐。美國是一個軍火大國,兩次世界大戰販賣軍火都讓美國嘗到了甜頭。所以,就算是沒有機會,美國都會創造機會。

  而許多國家以為加入北約就能夠得到軍事保護,但是北約的成員國除了每年需要繳納昂貴的會費之外,美國也不讓成員國過多的購買非美制的武器。所以,美國每年都能在北約身上撈一筆。

  第二個,北約既能軍事保護也能軍事捆綁。  


  在當時,中國的武器體系和研發體系都是蘇式的,如果要改成美式的話,這期間需要付出大把的時間,而對中國來說,時間就是金錢。

  美國的“大武庫計劃”的主要內容是空軍裝備,其次是陸軍。所以在當時,美國就提出給中國的空軍提供F14、F16戰斗機、U2偵察機、愛國者導彈等武器,此外還給出一些發動機、戰斗機雷達等技術。

  這乍一看是很不錯,但是如果在當時美蘇爆發戰爭,中國絕對是第一個被推出去的。除此之外,中國武器的自主性也會受到限制,不信瞧瞧現在北約的國家?

  第三點,中國堅持不結盟理念。

  那么這個不結盟運動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那就是不結盟國家不能參加以美國為首的軍事組織。如果中國選擇加入北約,那么此前的心血就白費了。  

  我們現在回頭看看,好在我們在1980年識破并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不然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或許是一灘爛泥,甚至連印度都不如。

烏克蘭的面仗打了100多天了,未來還要打多久實在是不知道,這場仗為什么會打呢?普京總統說得非常清楚。

就是因為烏克蘭要加入到北約,烏克蘭作為蘇聯的核心成員,作為俄羅斯的兄弟之邦,今天美國要把他拉到北約的陣營中去,這使得俄羅斯感覺到非常大的威脅,所以干脆先下手為強,解決你的武裝,使得你去軍事化和中立化。


說實話,美國確實有點欺人太甚了,當年蘇聯解體之前,美國的領導,英國的領袖,都曾經跟戈爾巴喬夫保證過,說你這樣,你讓柏林墻倒,讓兩德統一,然后我們北約絕對不東擴,我們保證蘇聯的安全。

然而蘇聯解體之后,北約東擴了多少輪了,到現在北約有30個成員國了,美國人還好意思站出來說,我們當時是對蘇聯的承諾,現在蘇聯已經不存在了,所以我們對于俄羅斯沒有承諾。

甚至此前的節目我們跟大家聊過,普京當總統的時候,幾次三番地跟美國提出來過,說不行我們俄羅斯也加入到北約得了。

你不是感覺俄羅斯的存在是個威脅嗎?我現在投誠了,我變成你小弟了,我也成為北約成員國,咱不就不用打仗了,從此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共享和平,這不是個好事嗎?

但是美國不干,美國心里是有小九九的,美國是需要在歐洲樹立這樣一個假想敵的,所以美國要干的是削弱俄羅斯,肢解俄羅斯,而不是吸納俄羅斯。

可是大家知道嗎?在歷史上曾經有一度,我國都差點加入到北約中去,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說實話,這真是應了曾經的一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我國建國之初,外交上我們是一邊倒的,原因也很簡單,一方面蘇聯老大哥,曾經給我們很大的,而另一方面,意識形態上我們和美國是極端對立的,再加上朝鮮戰爭的問題,所以我們自然只能選擇一邊倒。

然而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中蘇之間關系出現了裂痕,蘇聯總是以老大自居,大國沙文主義橫行,非常想指揮社會主義陣營的其他國家,他把我們也當做他的小弟了,我們只不過是需要一個平等對待而已。

而另一方面在國際上,美國處于守勢,咱甭看今天美國咋咋呼呼的,世界第一強國,二戰結束之后,美國打了兩場大仗,一場朝鮮戰爭,一場越南戰爭,鬧得個灰頭土臉。

尤其是越戰,咱們國家領袖畫了一條線,北緯17度,你不可以越過這個線,你越過這個線我就打你,美國佬真就沒敢越過這個線,越戰使得美國人經濟上軍事上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美國國內反戰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而在國際上,蘇聯那個時候非常的強大,尤其是蘇聯對于歐洲,那是碾壓般的存在,今天你看俄羅斯的勢力范圍,連烏克蘭都波及不到了,俄烏邊境已經是北約和俄羅斯的戰斗前線了。

可是當時,俄羅斯的勢力能推到半個德國,東德那都是俄羅斯的勢力范圍,所以西歐實際上沒剩幾個國家了,而那個時候蘇軍有5萬輛坦克,5萬門火炮,5萬架飛機,虎視眈眈的盯著西歐各國。

今天解密的材料都說,蘇聯真有向西歐進攻的軍事計劃,一個禮拜的時間,就能把西歐各國推平,說實話那個時候,美國雖然有核武器,但是美國那個軍力跟蘇聯沒法抗衡。

你在亞洲戰場上都連輸兩盤了,你在歐洲戰場上,能扛得過蘇聯鋼鐵洪流的猛擊嗎?所以美國要想辦法,美國跟今天一樣,他要滿世界的找盟友,找到誰了呢?就找到中國了。

一方面,美國看到了中蘇之間有裂痕,中蘇之間那個時候關系已經很不好了,甚至在珍寶島我們還打了一仗,而另一方面,中國力量在不斷崛起,讓美國感覺到中國絕對是個好幫手。

所以先是尼克松訪華,到了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建交之后,實際上我們迎來了一個比較短暫的蜜月期,那個時候中美之間,簡直是準盟友一般的狀態,為什么?畢竟大家都有蘇聯這個共同的敵人。

對于美國來講,那蘇聯肯定是敵人了,一直得防范,而對于我國來講,在蘇聯的挑撥之下,越南跟我們還動手,咱們真是200個億養出一群狼崽子,所以我們要狠狠的教訓越南一下,越南為什么敢跟我們動手?就是因為他后面站著蘇聯。

而我們去打越南的時候,雖然越南是主戰場,但是我們最精銳的兵力,實際上是橫兵中蘇邊境,防范蘇聯突然進攻的,那個時候咱們真是擔心,蘇聯突然給咱們來一下子,所以中美兩國等于有了共同的敵人。

而對于美國而言,光靠西歐那些國家不行,太拉垮了,如果能在亞洲有中國這樣一個實力巨大的盟友,那么勝利的天平就會向美國那一方傾斜。

所以上世紀80年代之初,美國甚至搞了一個大武庫計劃,把美國當時幾乎所有最先進的武器統統都可以賣給我們。

咱們知道,美國是特別愿意跟人家搞禁運的,哪怕是盟友國家,有很多物資都是不能出口的,你像前些日子,剛剛跟澳大利亞達成協議,說美國未來可以把一些核潛艇賣給澳大利亞,在此前這都是不可能的。

澳大利亞好歹那是五眼聯盟成員,是美國最堅定的盟友,但即便這樣,此前核潛艇,美國都不會賣給澳大利亞的。

而在80年代之初,美國真是想把他所有的最先進武器統統都賣給我們,為什么?我們有可能是他堅定的盟友,他賣給我們是為了對抗蘇聯的。

而且美國人當時還提出了個建議,說你看這樣吧,中國不行你也加入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雖然這個組織叫北約,是大西洋那邊的,但是北約的成員都是美國最堅定的盟友,美國希望把中國也納入到這個軍事組織之中。

然而經過慎重考慮之后,我國領導人拒絕了美方的提議,我們可以做準盟友,我們可以采購美國相當數量的武器,但是成為北約成員國,這個事還是算了吧。

為什么?咱們也看得懂美國的狼子野心,美國那個時候跟我國交好,完全是出于對蘇聯巨大實力的恐懼,果不其然,10多年之后蘇聯一解體,馬上美國跟我們就翻臉了。

美國和我國求和,那是迫于無奈的,而且美國想把我們拉入到北約之中,那是真的想把我們變成對蘇斗爭的最前線,那個時候,我們跟蘇聯關系雖然不是太好,但是雙方畢竟沒有撕破臉皮,我們去教訓了蘇聯的小老弟越南,蘇軍沒敢動手。

蘇聯人也不是傻子,你挑戰10億人口的中國,你有必勝的把握嗎?一個小小的阿富汗,就讓蘇聯泥足深陷了,何況擁有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國,所以那個時候,中蘇之間雖然關系是劍拔弩張的,但是面子上大家是過得去的,而且沒有直接的激烈的軍事沖突。

這跟美國還不一樣,好歹他跟美國都打了兩場仗了,而一旦加入到北約中,那這個性質就變了,那等于告訴蘇聯,我們跟美國結盟共同對付你了。

美國遠在之外,你不管是從大西洋打過去,還是從太平洋打過去,都橫跨著大海,我國跟蘇聯不一樣,我國跟蘇聯之間邊境線有多長,我們一旦跟美國結了盟了,大量的接納美國最先進的武器,那蘇聯會感覺到害怕的。

大洋

就像今天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感覺到害怕一樣,那個時候的蘇聯說不準,真要給我們搞先發制人的打擊,那我們不就成了今天愚蠢的烏克蘭了嗎?

美國表面上說,我有強大的武力,你加入到北約中吧,我來保護你,但實際上就是把你變成美蘇斗爭的馬前卒,這個三國演義,往往第三方的決定是非常重要的。

當時世界美蘇兩強對峙,我們如果歸了蘇聯陣營呢?那么蘇聯獲勝的機會就大,我們如果歸了美國陣營呢?那么美國獲勝的機會就大,美國希望我們加入北約,就是希望把我們加入美國陣營這個事給坐實,而且同時讓我們和蘇聯干一仗,最終他再火中取玉。

這樣的事我們能干嗎?所以我們選擇了兩不相幫,我們既沒有徹底的偏向于蘇聯,也沒有徹底的偏向于美國,但是利用當時一個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迅速的發展經濟,才使我們經濟強大了起來,所以從今天的眼光看,誰加入北約,那誰就是找死。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