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叫什么?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時間?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在哪里發射?

日期:2022-08-28 11:24:24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叫什么?

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叫東方紅一號。東方紅一號(代號:DFH-1 [3]  ),是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一號衛星于1958年提出預研計劃,1965年正式開始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重173千克,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送入近地點441千米、遠地點2368千米、傾角68.44度的橢圓軌道。衛星進行了軌道測控和《東方紅》樂曲的播送 [1]  。東方紅一號衛星工作28天(設計壽命20天)。衛星于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空間軌道上運行 [2]  。

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1]  。

2021年6月24日,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迄今仍在軌運行。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時間?

1970年4月24日,注定將被牢牢銘刻在新中國的史冊上。這一天,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全國人民歡欣鼓舞,世界為之震驚。

1970年4月24日,在中國西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一號”衛星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托舉下,以雷霆萬鈞之勢飛向太空。當指揮所的高音喇叭里傳出“星箭分離!衛星入軌!”的喜訊,發射場上頓時沸騰起來,歡呼聲、祝賀聲、口號聲響成一片,清冷的戈壁變得熱火朝天。與此同時,全國人民都通過廣播收聽到了電臺轉播的“東方紅一號”衛星奏響的《東方紅》樂曲。

  衛星升空后的飛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里、最遠點2384公里、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圈周期為114分鐘。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東方紅一號”衛星肩負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層密度。設計工作壽命20天(實際工作壽命28天),其間把遙測參數和各種太空探測資料傳回地面,至同年5月14日停止發射信號。

  憶往昔,孫家棟激動地說:“以那時中國的條件,能把衛星送到天上去,而且衛星上沒用一個外國元器件,每一個螺絲釘都是中國自己造的,真是揚眉吐氣!”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艱苦奮斗的結晶,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彰顯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它打破了西方大國對航天技術的壟斷,樹立起了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僅如此,這段艱苦創業的奮斗歷程更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東方紅一號”衛星在重量上,超過了蘇、美、法、日四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重量的總和;在研制速度上,比美、蘇等國都要快,從成功地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成功地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美國花了12年半,蘇聯經過了8年,我國僅用了5年半;在技術上,實現了安全可靠,準確入軌,及時預報的要求,首次發射一舉成功。

  時至今日,“東方紅一號”衛星仍在圍繞地球飛行。在天氣晴好的日子,許多天文愛好者還會拍攝這顆衛星經過祖國上空的照片。今天的“東方紅一號”就像一個精神坐標,激勵中國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創新。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在哪里發射?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是在哪里發射的?這是紅領巾愛學習第二季第十期的第二道問題。下面小編分享紅領巾愛學習第2季第10期第2題答案。

紅領巾愛學習第二季第十期第二題答案

問題: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是在哪里發射的?

A.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B.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C.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答案:C.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我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極大地提振了全國人民的信心。在第四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我們揭秘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背后鮮為人知的幾個故事和細節,共同感受老一輩航天人創業的艱辛與不易。


●測試:故障導致的歷史遺憾

在進行了6發中程火箭發射試驗之后,2號發射場正式登上世界航天的舞臺。

1969年9月3日,兩枚最新研制的“東風4號”——也就是后來所說的“長征1號”運載火箭秘密運抵7號測試廠房。這兩枚火箭正是在東風系列中程火箭基礎上研制而成,專門用于發射東方紅衛星的。“東風4號”中遠程火箭由兩級液體火箭組成,在其上增加了一段固體火箭。如果這兩枚火箭發射試驗取得成功,將意味著發射東方紅衛星的條件業已成熟。



“東風4號”火箭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研制的,各種干擾不可避免地影響了研制進度和質量。剛剛抵達發射場的火箭,在測試中問題故障不斷,幾乎每天都在排除故障。錢學森帶領大家一個一個地排查火箭故障隱患。

1969年11月16日下午6點,首發“東風4號”火箭沖破重重阻撓,帶著研制人員的殷切期望,向著預定的目標疾馳而去。一開始,雷達系統和電影經緯儀不間斷跟蹤目標,一直跟到火箭飛出發射場測控區域。發射人員已經開始歡呼,準備慶祝。就在此時,落區突然傳來消息,火箭從雷達上失蹤,光學跟蹤也找不到目標。

這個消息給所有人潑了一盆冷水。“東風4號”火箭的射程可達5000公里,一旦失控,很有可能飛出國境線。這在當年那種緊張的國際環境下,后果可想而知。

技術人員緊張地分析著火箭可能的落點,搜索人員都一無所獲。錢學森聞訊趕到測控機房,親自主持分析火箭落點。他看了現場的測控數據后,毅然斷定:火箭在600多公里處沿著拋物線墜落,并給出了相對準確的落點位置。按照錢學森的指點,搜索飛機很快在新疆境內發現了火箭殘骸。

故障原因只是一個分離插頭接觸不良,導致火箭級間沒有成功分離。

首發“東風4號”火箭發射試驗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1970年1月30日,第二發“東風4號”火箭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東方紅1號”衛星的發射隨即排上日程。大家在為即將迎來我們國家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而激動之時,也不免有一絲遺憾。因為就在我們全力以赴排查“東風4號”火箭的故障時,日本已經趕在我們前面成功發射了他們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成為世界上第四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