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饑荒馬上要來了怎么辦?預言饑荒從幾月到幾月結束?

日期:2022-08-29 10:29:49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預言饑荒馬上要來了怎么辦?

在大家的印象中,糧食短缺好像是一個很遙遠的概念,然而近期卻有很多專家預測,今年起全球都將面臨糧荒。有的網友認為,我國一向重視糧食安全,又在水稻育種等方面達到較高水平,糧食危機應該僅限于部分國家,對中國來說應該不會成為很大的危機;

也有人認為,目前世界范圍內疫情情況仍不明朗,國內整體經濟情況仍面臨巨大壓力,我國也難免受到全球缺糧的影響。那么糧食危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對我國又會造成什么影響呢?下面就由小紀帶著各位看官去一探究竟!


最近一段時期,糧食危機的征兆確實越來越明顯了。首先就是正在沖突中的俄烏兩國,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是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國,由于戰爭的影響,烏克蘭的土地耕種量很可能大幅下降,糧食出口量必然難以保證;而俄羅斯也是主要糧食生產國之一,更是重要的鉀肥生產國,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措施不僅在影響著俄羅斯的糧食出口,更是因化肥價格的上漲為多國的產糧量敲上了一記重錘,甚至影響到了作為第一大糧食出口國的美國。


在這樣的形勢下,就在近幾天,早先還推動本地農產品進行全球供應的印度剛剛發布了小麥出口的臨時禁令,由于受到四十度以上高溫天氣的影響,很多作物被直接曬死,只能保證國內的供應。在這樣暗流涌動的時刻,我國也出現了高價收購未成熟的小麥的情況,不論這是糧食大環境影響下的巧合,還是確實存在干擾市場的現象,這樣的行為都危害了我國的糧食安全,也被多地部門緊急禁止,這無疑是為本就不明朗的態勢又蒙上了一層陰霾。


目前以來,至少二十七國實施了出口禁令,全球糧價一再上漲,這可不僅僅是造成饑餓的問題——對于貧窮和落后國家,如果糧食供應再度惡化,甚至可能造成政府破產、社會動蕩,高度的通脹和國家饑荒還會產生更嚴重的問題。

那么,這會對我國造成什么影響呢?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我國主糧的供應不會受到太嚴重的影響。2015年,國學大師曾仕強曾經預言過瘟疫,很多人都認為新冠疫情正是預言應驗的體現。于是有人聯想到,2010年曾老還預言過人類五大危機,最近三十年一定會發生缺糧的問題。其實仔細想想,這不是什么玄學的掐指一算,而是國學中蘊含的大格局、大智慧。


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很多國家對糧食安全都有所忽視,覺得缺糧都是經濟水平很低的國家出現的問題,是單純的“窮病”,保證各自優勢農產品的種植、獲得更高的收益就不需要擔心缺糧的問題。中國卻一直堅持主糧自產,哪怕價格偏高依然要延續這樣的政策,也要保證十八億畝耕地的紅線。

因為我們知道,比起相信世界市場,不如將命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因為作為一個十四億人的大國,我們不僅要做到不缺糧,更需要做到糧價平穩,這樣才不會引發后續的危機。在沒有糧食危機的時候,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然而在當下的糧食危機面前,恰恰證明了中國決策的正確性。


但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就不會受到糧食危機影響呢?

中國還是會受到糧食危機的影響,因為我國能保證的只是主糧的水稻小麥的供應,但其他谷物依然會受到世界范圍內糧食危機的影響。比如以前大家不僅食用主食,也會吃魚肉蛋奶,更是通過油脂補充能量,如果肉蛋奶蔬菜等供應不足,主糧的缺口也會被放大,而異常氣候的影響暫時還難以估計,如果俄烏局勢長期沖突,世界缺糧問題不緩和,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中國也可能面臨著結構化的糧食問題。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糧食危機對世界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糧價提高將在全球范圍內加劇貧困,對全球市場的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中國雖然能維持國內主要農產品的價格,但作為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一部分,金融市場的動蕩、可能產生的地區沖突都將不可避免的對中國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帶來風險。


基辛格曾經提出:“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全人類。”雖然我國一直以來對各類安全問題都作出了很多準備,但依然不可掉以輕心,作為個人,不能在各類消息面前自亂陣腳,但也應有一定的物資儲備,增強家庭應對風險的能力。


預言饑荒從幾月到幾月結束?

印度神童預言: 9月到12月大饑荒,2021年底能活下來的人,會生活幸福富足! 現在已經2022年了,啥事都沒有,說明預言都是錯誤的。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