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黑即白的意思是什么?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怎么改變?非黑即白的人是什么性格缺陷?

日期:2022-08-30 07:27:22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非黑即白的意思是什么?

首先“非黑即白”的意思是:把事物都分成了兩個極端,過于片面。非黑即白是一種比喻性的描述,意思是說在黑與白之間還有灰色區,思考者卻忽視了這些中間色的存在,把選擇的范圍只局限在黑與白兩者之間,并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資料出自:人民網)出自:原先以為世間萬事,非黑即白,非錯即是。少年模樣,不知怠倦。不惜一切代價總是要將他們徹底厘清,而后選擇一個中意地站在那邊,背向世界也沒有關系。——迪醬《你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觀念缺陷: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只存在優秀與更優秀。完美只是人類的愿望,要符合客觀規律才能一步一步更接近,很多人包括我自身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缺點,因為一個人身上的缺點就把他全部的優點全部抹去這肯定是不對的。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發展他人的優點優勢讓其更好的發揚,更多的發揮,讓他們體現更多的現實價值,人生價值。兩面性:非黑即白是什么意思?無非就是一件事情,或是一個人,不是徹底的錯誤,就是絕對的正確。在現實中,也不全是這個樣子的,再壞的人內心也有最柔軟的一面,再好的人,背后也有不可告人的黑暗。


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怎么改變?

你認識到自己有些偏執,非黑即白,可能是我們曾經的經歷或創傷造成的。

很愿意與你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1、覺察即改變。

我們覺察到問題,就已經打開了改變的大門。

按阿德勒的觀點,我們也可以不去考慮問題形成的原因,聚焦在如何面對就好。

所以我們也不必糾結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我們喜歡走極端,固執,而是我現在可以做些什么?

你提出問題的這一刻,改變已經發生。

你不知道有些人,一直如此,不快樂,不幸福,卻從沒想過自己存在非黑即白的思維。


2、用多元思維模型代替二元思維。

我們小時候,最容易用二元思維考慮問題。

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是成功還是失敗;是黑還是白……

那時我們還沒有認識世界的復雜性。

現在,我們可以嘗試建立新的多元思維的模型。

比如熟練地掌握一系列原理,用多種原理共同作用于一個決策,就可以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維誤區。

對一件事情失敗,分析多方面原因,而不是簡單定義為某個人是失敗者。

當感覺自己走極端時,暫停一下,學會靈活地思考。

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件事,尋找可替代的選項和潛在的可能性。

就像我們看待一個人,開始覺得這個人特別好,可當看到他有些不好的那一面時,不是全盤否定他,而是知道每個人都不完美,是多方面的。

我們漸漸就可以增加靈活性。


3、不斷練習強化,慢慢來。

一種思維習慣,應對方式是長時間形成的,可能也曾給你帶來過便利。

所以,我們如果想放下非黑即白的想法,也要慢慢來,不斷加以練習。

試著去找屬于“不好不壞”的中間地帶。

認知連續體理論引導人們在思考問題時不要走極端,讓自己對事情的評價更為客觀,更合乎理性。

“認知連續體技術主要用于矯正黑白思維或兩極化思維的信念,因此在操作中需要用一個坐標軸來表示觀念黑白思維的兩極。

畫一個帶刻度的坐標軸,坐標軸刻度范圍0-100%。100%表示最糟糕的情況,0表示一點也沒有,中間的數值表示糟糕的程度。在操作中需要用一個坐標軸來表示黑白思維的兩極觀念。”

嘗試經常用這種方法,根據不同程度,來標注中間的數值。

可以幫我們一點點走出原來的模式。


非黑即白的人是什么性格缺陷?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世界,就像是小孩子的世界,把所有的人一分為二,要么是英雄,要么是罪大惡極的人。他們的心理都是很情緒化的,他們無法在一個人身上進行好和壞的品質的整合,無法忍受人類的品性的不一致。自己的父母、親人和愛人,在自己看來,有時候是非常完美的人,有時候則成為了一無是處的人。當一個理想化的人在某一時刻來臨時讓自己陷入了巨大的失望中的時候,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就會可能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自己將曾經認為非常完美的人徹底的排斥出去,一種是患者自己將自我貶低然后自我驅逐,這就是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分裂,這也是一種防御機制。

分裂從理論上來講,是指在對自我、他人的積極和消極的思維和情感之間,進行嚴格的區分,而無法對不同的情感進行統一整合。正常的人都會有矛盾的情感,會同時體驗多種不同的情緒,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的情緒狀態則是單一的,分裂是防御焦慮心理出現的一種反應。

對于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來說,他們建立的人際關系是暴風雨般的,來的迅速,散去的也很快,因為孤獨會使得患者自己覺得非常難受,甚至比虐待還厲害。這會促使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不停的尋找去除孤獨感,獲得安全感的辦法,甚至會去強行建立各種轉瞬即逝的人際關系來獲得片刻的心靈的安寧。在尋找生活中的角色建構時,患者會被其他與之性格互補的人所吸引。患者自己是受虐傾向的,她會尋找到一個有虐待傾向的人,當然這種角色也可能會有互換的時候。有些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即使忍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和壓制,例如家暴和冷暴力,但是還不離開對方,這就是矛盾的所在。

對于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來說,他們建立的人際關系解散的也非常迅速,患者對關系的距離遠近會產生強烈的反應。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很難獲得理想穩定的人際關系,他總是在完全的依賴他人和憤怒之間進行轉換,然后再回到不可理喻的仇恨和憤怒之間。害怕被人拋棄,就要依賴別人。害怕過分的依賴,就會產生憤怒。在渴求親密和恐懼親密之間,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的人格一直在分裂中存在。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