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雯雯以為社區的工作很清閑,但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就后悔了,因為和想象的差距太大了,雖說離家比較近,接送小孩上下學也比較方便,工作時間也不長,但是辛苦程度可不低。
不僅要處理小區里面那些鄰里糾紛,就連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得他們操心,前幾年的疫情更是把她累到不行,忙的時候腳不沾地,根本顧不上家里,孩子都和自己不太親近了,丈夫也是多有不滿。
雖然社保和福利待遇是不錯的,節假日還有一些福利補貼啥的,但是薪資待遇太低了,也就能拿個2000元左右,連孩子上幼兒園的學費都不夠。
于是有一天在處理完社區里兩戶人家的鄰里矛盾后,她再也忍不住了,直接遞交了辭呈,還扔下一句“待遇再好我也不干了”,直接堵住了領導挽留的話語,可見她是真的傷心了。
社區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整個社區的“家長”,因此處理的問題都是比較復雜的,而且業務涵蓋面也比較廣,大事小情基本都是社區工作人員的職責范圍,需要非常細心且負責才可以,要不然就會犯錯被投訴。
還有就是社區的工作范圍也比較大,需要負責多個小區的事務,有時候還需要到小區走訪、調研和宣傳,并不是坐在辦公室吹著空調、喝著茶水那么簡單的,還經常要面對領導臨時安排的任務。
表面看社區的工作是早八晚五的工作制,但實際上經常要熬夜加班,周末更是會因為突發事情臨時加班,遇到緊急情況的話,大半夜也得起來工作,沒有絕對的休息時間。
所以社區的工作看上去挺養老,比較適合年齡偏大一些或者是沒什么經濟壓力的學生,但是崗位背后也有很多的苦楚,學生還是要詢問清楚再決定是否去應聘,別到時候費盡心思進入社區工作崗位,卻干得十分不如意,那樣反而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隨著體制內外的大“清理”,很多崗位人員都要進行變動,而那些處于編制邊緣的崗位就變得岌岌可危,安穩性大受影響,尤其是像社區工作者這種“合同制”的崗位更是隨時都有可能下崗。
那么有些學生就覺得社區工作崗位沒有什么爭取的必要了,但實際上社區工作崗位有存在的必要,所以還是會存在人才缺口的,對于喜歡輕松一些的工作的學生來說,還是可以嘗試一下的。
而且只要確保工作能力且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不出現大的錯誤也是不會輕易被清理的,最起碼福利保障機制還是不錯的,比外面的私企、小公司強多了,所以還是值得選擇的。
當然學生究竟如何抉擇還是要看自己的需求,同時也要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對崗位的優缺點進行衡量,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千萬不要盲目跟風隨大流。
【筆者寄語】任何工作都是優缺點并存的,社區工作崗位也是如此,在外人看來比較清閑,但實際上一點也不輕松,只有干過的人才知道其中的酸楚,所以在選擇工作崗位的時候,學生一定要思慮周全,別被表面的美好所蒙蔽,背后的缺陷才應該是權衡的主要因素。
話題:你覺得社區工作怎么樣?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