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孔令華向中央反映李敏常年無工作,中央批示:享受副軍級待遇

日期:2023-06-05 12:05:15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直到4歲那年,她被送到蘇聯,才開始和母親一同生活。1940年,在父親毛澤東的安排下,嬌嬌和朱德女兒朱敏等四個孩子搭乘一輛飛機,轉道新疆、甘肅前往蘇聯。

經過一番波折,她如愿見到了母親。時隔50多年后,她依舊清晰地記著當時的情形,這也成為她最美好的記憶。

賀子珍見到多年未見的女兒,故意一遍又一遍問她:“你是誰呀,來這里干什么啊?”

她回答:“我是嬌嬌,來找媽媽。”“媽媽叫什么名字?”“媽媽叫賀子珍。”

“你給媽媽帶什么禮物啦?”“我給媽媽帶來了嬌嬌。”

每次回憶起這件事,李敏和賀子珍兩人都是幸福不已。

許多孩子的童年都是幸福的,嬌嬌雖然父母尚在,卻是在苦難中長大的,好日子總是不如苦日子多。

就在她如愿見到母親,享受到親情不久,便爆發了蘇德戰爭,蘇聯的生活和生產的全都亂套。

嬌嬌和母親賀子珍住在沒有暖氣的房間里,屋子的溫度零下30度,娘母倆在屋子里瑟瑟發抖。更難過的是,當時的物資供應很少,她們每天只能領到一些黑面包。

隨著戰爭不斷加劇,嬌嬌和母親賀子珍和蘇聯全體人民一樣,都陷入了戰爭的漩渦中。

蘇聯政府一邊積極抗戰,同時還建立了一所“國際兒童院”,專門負責收留各國革命者的兒女和共產黨人,嬌嬌和同父異母的哥哥毛岸青和毛岸英一同在這里生活。

哥哥一來,嬌嬌格外高興,她終于有了小伙伴。小嬌嬌跟著哥哥一起玩耍、一起吃飯,這也成了他們的異國他鄉來之不易的天倫之樂。

可這種幸福的日子沒過多久,他們的生活也發生了變化。母親賀子珍來到蘇聯東方大學學習,她被送到國際兒童院的生活。

李敏與的母親賀子珍

在國際兒童院的禮堂中,掛著馬克思、列寧、恩格斯等共產黨領袖的相片,其中包括的毛澤東的畫像。只不過,此時嬌嬌并不知道這個人就是父親。

嬌嬌和哥哥毛岸青在禮堂玩耍。突然,毛岸青指著墻上的畫像問嬌嬌:“你知道嗎,這個人就是我們的父親。”

起初,嬌嬌怎么也不相信。但看著他認真的樣子,她不得不相信。嬌嬌離開父親的時候年紀太小,對父親沒什么印象,怎么也想不起他的臉。

02 嬌嬌與父親相認

1948年,嬌嬌和哥哥毛岸青、母親賀子珍在王稼祥的安排下回到了中國,結束了曾經不堪回首的生活。

來到哈爾濱后,又有人說起她的爸爸就是畫像中的毛澤東。回去后,嬌嬌悄悄問媽媽:毛澤東到底是不是我的爸爸?

李敏與父親毛主席

賀子珍聽后先愣了愣,她強忍住眼中的淚水,點點頭說:“對,她就是你的爸爸。”

聽到這里,嬌嬌終于相信了毛澤東就是爸爸的事實。從此,她便在心里開始想象爸爸究竟是什么樣子,但還是有些模糊和虛幻。

思來想去,嬌嬌下定決心給爸爸寫一封信。由于她從小在蘇聯長大,沒有學過中文,這封信是用俄文寫的。在信中,她寫道:

毛主席

大家都說您是生我的爸爸,我是您的親女兒。但是,我在蘇聯沒見過您,也不清楚這件事。我到底是不是您的親女兒、您到底是不是我的親爸爸,請趕快來信告訴我。

毛主席看過翻譯后的信,立即揮筆回信寫道:

嬌嬌

看了你的來信,很高興。你是我的親生女兒,我是你的親生父親。現在你一定長高長大了吧。爸爸很想你,也很喜歡你,歡迎你來,希望你趕緊來到爸爸身邊。

毛澤東

這封信還沒等寄出,毛澤東囑咐工作人員將這封信改成加急電報寄出。賀子珍將電報翻譯成俄語念給女兒聽。嬌嬌見父親很想自己,激動地跳了起來。

1949年,姨媽賀怡帶著嬌嬌來到北平,帶著她來到毛主席的身邊。見毛主席高大魁梧,又親切慈祥,確實是自己在畫像中見到的那個毛主席。

嬌嬌情不自禁撲上去,柔聲喊著“爸爸”,來到父親溫暖高大的懷抱中。毛澤東也抱起多年未見的女兒,一邊喊道:“嬌嬌,我的小嬌嬌。”

一時間,父女倆倆沉浸在久違的天倫之樂中......

嬌嬌在和父親相處中,覺得他不像是畫像中看似嚴肅的毛主席,而是一個充滿柔情而又溫情的大爸爸。

與女兒重新團聚,毛主席自然是高興地不得了。逢人便說:“我家里多了一個會說話的洋寶貝。”

在香山別墅的這段時間,是嬌嬌最難忘快樂的一段時光。可這樣幸福的的時光沒延續多久便戛然而止。

隨著新政權的建立,嬌嬌跟隨父親搬到了神秘的中南海。一轉眼,她也到了上學的年紀,馬上要去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女子中學讀書。

毛澤東思來想去,決定給嬌嬌取個學名。在翻閱到《論語》中的《里仁》篇,他讀到‘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這句話,決定給女兒取名為李敏。

無論如何,李敏這個名字和他同父異母的妹妹李訥之間多了更多親密和融洽的成分,考慮到家人和睦,也是用心良苦。

03 李敏戀愛結婚

1954年,李敏已經是18歲的大姑娘了。敏感而又細心的她意識到自己家庭關系的復雜,也發現了父親對母親的想念。

從此,她成為了父母親之間“特使”,這也成為賀子珍下半生的情感寄托。

中學畢業后,李敏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與此同時,她在每年的寒暑假都要遵照父親的囑咐前往上海探望母親賀子珍。

通過女兒,毛澤東了解到賀子珍的近況。與此同時,賀子珍也從女兒這里了解到毛澤東的最近的狀態。

李敏每次去看母親,毛澤東都親自幫她打點行裝,裝上北京的土特產;而李敏每次去北京,母親都會讓她帶毛澤東喜歡的水果蔬菜。

在學校中,李敏是個少言寡語的內向型女孩子,完美的繼承了父母親的俊美,就像“公主”一樣端莊文靜。

這樣一個花季少女,其實也和普通女孩子一樣燃燒著一股青春之火。李敏畢竟是受過洋教育、吃過洋面包的人,不聲不響地交往了男朋友。

她的男朋友,是她在八一學校的同學,孔從洲將軍的兒子的孔令華,讀大學后考入北京航空學院。

即便是交往了男朋友,李敏還是把理想、事業和學習擺在第一位、有段時間,孔令華成績不理想。李敏便表示:如果成績沒有提升,他們就減少來往,甚至不來往。

于是,李敏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學習上,果然有了很大提升。

很快,李敏和父親毛主席公開了自己戀愛的秘密。毛主席得知對方是孔令華后很高興,并表示:“我一向主張兒女婚事自己做主,大人不要隨便干涉。我覺得小孔很好,對你們的交往也沒有意見。”

與此同時,李敏又和母親賀子珍征求意見。賀子珍也贊成兩人交往,但希望她暫時先推遲婚期。母親希望她能先沉下心讀書,否則將來讀書的機會就難了。

李敏覺得母親的話有道理,便決定推遲婚期。

李敏和孔令華

1959年8月29日,在孔從洲和毛澤東的主持下,孔令華和李敏舉行了婚禮。也是趁著這個機會,孔從洲第一次見到了這位從未謀面的的最高領導人親家。

李敏和孔從洲結婚后,住在了中南海。婚后一年,他們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孩。毛澤東抱著外孫,將其取名為孔繼寧。

在中南海住了一段時間,李敏夫婦決定自立門戶,提出了搬出中南海的請求。毛主席聽后沒有阻攔,只是感慨:“手心手背都是肉。”

1964年,李敏一家搬出中南海,搬到了兵馬司胡同的一戶普通民房中,也不能隨便進出中南海。

李敏每次想見父親一面,都要先在門口聯系工作人員,有時候等了好長時間,都等不到讓她進去的通報。

也是在這一年,李敏來到國防機關擔任參謀,正式成為了一名軍人,并得到許多同志和領導的幫助和關心。

04 父母親接連去世

1976年,一代領袖毛主席與世長辭。在這段悲痛的時間里,她對好友難過地說:“的我真羨慕別人能時常呆在父親身邊,可我見爸爸一面卻的需要請示、報告、等待批準,實在太難了!”

李敏最后一次見到父親,是父親去世的前一天。見到父親的那一刻,只見他躺在床上,看起來非常虛弱、面無血色,好在神志還很清楚。

認出是女兒后,毛主席拉著她的手說:“嬌嬌,你來看我了......”

此時,李敏有一肚子話要說,但怎么也說不出來,只能不斷地點點頭。接著,他又抓著女兒的手說:“嬌嬌,你怎么不常來看我啊!”

李敏很想和父親哭訴,但還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只能用自己顫抖的雙手,將父親虛弱無力的大手貼在自己的胸口。

就在看了父親的第二天,中央辦公廳派人把她接到中南海。一路上,李敏心中極度不安,胸口似乎有什么東西炸裂出來。

下車時,李敏極力控制著自己,工作人員帶著他來到父親的房間。在看到父親的那一刻,她幾乎快要控制不住所有的感情。

只見父親躺在床上,身上蓋著一條潔白無比的單子。面容雖然和平時沒什么區別,但那雙明亮親切的眼睛卻永遠閉上了......

李敏全身顫抖著撲上去,將單子拉開,努力抓住爸爸的雙手。可無論她怎么拼命呼喊,卻怎么也聽不到父親喊她嬌嬌了.....

父親去世后,李敏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在精神上完全崩潰了......

為了紀念父親,李敏專門騰出了一間大屋,屋子里專門為父親設了一個靈堂。在毛主席的遺像前,環繞著花朵組成的花環,白色的緞帶上寫著:

永遠繼承爸爸的革命遺志 女兒李敏女婿令華率繼寧、東梅致敬

1977年,母親賀子珍也因中風長期臥榻。即便后來身體狀況有所好轉,但也是時好時壞。

1984年,一代女革命家賀子珍終因年邁多病離開人世。好在她最后的時間有女兒李敏陪在身邊,彌補了許多遺憾。

兩位革命老人先后去世后,李敏變得很少出門,整天陪在父母身邊,雖然看到的只能是他們的遺像和靈堂。

與此同時,她的生活也越來越簡單,甚至連前兩天吃剩的飯菜都舍不得丟。在穿著上,她更不講究。

旁人見狀讓她別穿舊軍衣了,她總是說:“只要是衣裳就能穿,我也穿慣了,扔掉實在是可惜!”

李敏在生活上如此簡樸,卻罕見‘大方’。一次,女兒孔冬梅念著一份《李敏的夙愿》的文章,才知道,母親為了建造毛主席塑像,捐助了3000多人民幣。

女兒疑惑道:“媽,你不是沒錢嗎,平時還要省吃儉用,怎么一下子拿出這么多錢啊?”

李敏說:“正因為我平時省吃儉用,才能省出這么多錢。家鄉的父老鄉親都不富裕,還要為爸爸鑄造塑像。更何況我是毛主席的女兒,怎么能不出力呢?”

對于普通人而言,3000多元并不算什么。但是在那個年代,尤其是長時間沒有工作的李敏而言,她不知攢了多久!

其實,李敏從1977年到1996年的這段時間一直沒有被安排工作,也沒有人過問。期間,丈夫孔令華也勸她多出去走走看看,始終也沒有去、

1996年,孔令華和組織反映妻子李敏的問題,這才有人關注此事。1996年,總政治部給孔令華打了一通電話。

在電話中,對方表示中央軍委已經對他反映的事作出批示:從1996年,李敏享受副軍級待遇。

在中央的關懷和幫助下,李敏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可就在此時,迎來她的卻是另一個打擊。

1999年,孔令華在趕往參加有關毛主席的活動途中發生了車禍,送進了醫院搶救。在動手術期間,他突發心臟病去世。

丈夫去世了,李敏雖然遭到了又一次打擊。但這次,她很快走了出來,樂觀地看待人生。這就是偉人的女兒,繼承了偉人堅強的意志......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