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愛心力量,實施精準幫扶。一是捐贈醫療設備,落實健康幫扶。經了解,青海省海北州醫院設備、醫療技術相對落后,為此,威海市慈善總會聯合威海愛心企業威高集團,向海北州第二人民醫院捐贈價值10萬元的牙種植體及相關配套的種植工具盒、修復工具盒等器械,以及價值10萬元的現代化可移動病床83張,幫助當地開展了海北州首例牙種植體植入術,對于門源縣口腔科專科能力的建設以及解決當地百姓看病“遠、貴、難”的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捐贈圖書,落實教育幫扶。經援青干部反饋,海北州門源縣有的學校圖書數量和種類都比較少,有的圖書使用年限長,比較破舊,難以滿足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渴求。威海市慈善總會爭取總值55萬元的課外圖書充實到門源縣中小學校,滿足當地學生對閱讀的需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三是捐贈針織衫,落實生活幫扶。威海市慈善總會聯合威海市倍佳貿易、華韻服裝等9家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向門源縣貧困孩子、事實孤兒及門源職業學校學生捐贈針織衫1.7萬余件、折價352.02萬元,讓貧困孩子溫暖過冬。
四是籌集慈善資金,資助西部貧困學生。自2018年開始,威海市民政局、市慈善總會設立專門的教育助學金,每年籌集慈善資金40萬元,分別對口幫扶重慶云陽、青海門源兩縣各100名貧困學生,每名學生2000元。至今5年來,這項教育助學金項目已支出200萬元,救助西部貧困學生1000人次。
五是建立心理咨詢室,助力少兒健康成長。經考察了解,門源縣73%的學生寄宿學校,學生長期遠離家庭,心理健康問題時有發生。2022年,威海市慈善總會投入20萬元,啟動門源縣“心之源”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建設,由山東援青教師擔任工作室主持人,在縣教研室及10所學校選拔14人作為心理健康種子教師,對教師培訓、心理咨詢室硬件配備、學生個體咨詢及團體輔導、家庭教育理念滲透等開展重點援助,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推動組織培育,實現人才振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進一步優化重慶云陽縣社會組織發展環境,探索和扶持社會組織培育創新模式,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創新方面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威海市慈善總會在2021年投入資金20萬元的基礎上,今年再次投入20萬元,幫助云陽縣民政局建設云陽縣興民社會組織孵化中心,目前已入駐社會公益組織、行業協會8家,孵化出殼社會組織2家,培養出一批在基層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專業人才,社會組織的公益服務意識、組織管理水平、資源平臺整合、參與基層治理等能力進一步增強,為當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
威海市慈善總會對口支援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深入開展,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廣泛認可。今年威海疫情期間,重慶云陽縣千里跋涉向威海運來100噸柑橘,以實際行動支援威海的疫情防控工作,彰顯東西部人民的情誼跨越山海,緊密相連。(威海市慈善總會:隋進凱)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