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最后重申結論
從一開始說出結論,到說完你所有的數據和案例,已經過了一段時間。這時候重申一遍你的結論,可以讓大家分散出去的思維重新聚回來,回到你們討論的焦點。
二、善用邏輯樹拆解任務
把一個指向性不明確的目標,分解轉化成一個個準確可控的小目標,是一項很基礎、也不容易過時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邏輯樹是指先把最終目標寫出來,通過知識儲量和資料查找,通過邏輯將問題結構化,把一個目標拆解成有限個可執行的小目標,就像樹干上長出很多分叉一樣。邏輯樹的思維方法,可以讓你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掌握全局,抓住重點,快速執行,通過分析或解決每個小問題,完成最終的大目標。
邏輯樹是一項需要練習才能獲得的技能。
三、不斷超越對方的預期
商務場合上最重要的就是不斷超越對方的預期,商務合作是不斷地超過合作伙伴的預期,產品是不斷地超過消費者對產品的預期,工作是不斷地超過老板的預期。
要做到超越對方的預期,可以通過以下6個環節:
1. 要明白對方的真正意圖
“干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你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清晰地知道對方要什么。如果對對方的預期是模糊的,或者不準確的,那超越就無從談起。
2. 要學會降低對方的預期
降低對方的預期本質上是利用了對方與自己的信息不對稱,這不是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而是出于自我保護。管理別人的預期是符合人性的心理學套路,能讓對方累積對你的信任度,增加你在對方眼中的靠譜值。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可操作的小技巧可以幫你做到降低對方的預期。
3. 要了解自己的真實能力水平
工作不是有秒表計時的賽跑,要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有一定難度。而且掌握自己在工作能力上的真實水平,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不停地從各個方面去確認。確認真實水平的目的,是為了明確你的主打技能,這樣你才能反過來去揣測對方對你的預期,然后超越對方的預期。
4. 要精準選擇你承諾的內容
商業社會是一個契約社會,最重要的是完成契約。所以工作中的承諾有兩點非常重要,第一是要向你的客戶承諾,而不是向你的老板承諾;第二你承諾的對象是工作結果,而不是承諾你的努力。
5. “一旦答應,完成為大”
剛參加工作的新手往往沉浸在個人的努力中,怕能力得不到認可,也不擅長尋求幫助。但工作的目的是完成工作,不管是努力程度,還是別人的認可,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在看問題。所以在工作里,要轉換看問題的視角,一旦答應、完成為大,別糾結過程,過程對別人來說只是一個黑箱子。
6. 要讓自己身處一個靠譜的協作體系里
商業社會里,工作總是需要上下游的配合。如果你身處一個承諾力很低的環境,別人不能信守承諾,也會導致你的信譽受到傷害。所以,要成為一個靠譜的職場人,一定要讓自己處在一個靠譜的協作體系里,如果工作環境的整體承諾力很低,那么可以直接考慮換工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