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如鏡映現奇跡

日期:2022-12-28 11:16:59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從古到今,在大湖“巨鏡”中折射出的洪澤湖大堤、三河閘工程、老子山的龜山景區等奇觀,都非常令人矚目。

1953年7月25日竣工的三河閘,是我國治淮工程中第一批大型水閘,堪稱中國水利史上一大奇跡。三河閘建成后,在防洪、蓄水、灌溉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1958年秋季,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劉少奇與夫人王光美專程前來視察。在此期間,他對三河閘加強保護與提高防洪標準都做出重要指示。洪澤水利系統人大代表們心懷不負重托的責任,通過建言與提案,將這些重要指示全部落到實處,讓三河閘固若金湯,多次經受住洪水沖擊的考驗!

“水上長城”洪澤湖大堤,日夜鎮鎖住奔騰不息的湖水。然而,洪澤湖大堤年代久遠,隱患依然存在。由于洪澤水利系統人大代表們對大堤加固密切關注,提出許多重要方案,使洪澤湖大堤雖歷經險情,毅然堅不可摧。不僅如此,他們還配合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提供許多寶貴資料,促成洪澤湖大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圓滿成功!

洪澤湖畔奇景很多,其中老子山鎮龜山古村,因山形酷似巨龜浮在水面而得名。然而,原先龜山古村旅游業并不太發達,后來老子山鎮人大代表們配合該村進行重新規劃,讓龜山古村發生巨變。如今游人登臨龜山,不僅可以游覽山上原有的圣旨碑、御碼頭、水母井、宋塔地宮遺址等景點,還觀賞到龜山與《西游記》《天仙配》等歷史典故展示,讓游人們覺得這座名山故事很多。2019年,龜山古村成功入選國家首批鄉村旅游重點村,慕名到龜山古村旅游的人們更是絡繹不絕。

家鄉洪澤處處展現出新面貌

大湖如鏡,映現出百姓的幸福

在大湖“巨鏡”中,還映現出如今洪澤城鄉面貌與人民生活水平今非昔比,變化巨大!

關注城鄉建設,關心百姓生活,是洪澤歷屆人大常委會的工作重點。多年來,洪澤人大常委會為改變洪澤面貌獻計獻策,成效顯著。洪澤面貌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城區建筑與城鄉公路發生巨變。早年洪澤縣城只有從西到東一條主干道,如今洪澤城區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洪澤各鄉鎮道路也由坑坑洼洼的土路,變成了嶄新平整的水泥路。洪澤城區建筑的變化速度更是驚人。早年百姓住房低矮簡陋;如今,百姓們都喜住“幸福廣場”“盛世豪庭”“杜甫廣廈”“惠民家園”等設施齊全的高樓。而且,家家都用上時尚的電器與家具,許多家庭還擁有了私家車。

漫步洪澤城區的條條大道,映入眼簾的既有新穎氣派的商場、書店、醫院、教學樓、賓館、酒樓等大型建筑;又有新建的水釜城、夕陽紅大院、世紀廣場等特色建筑與場景。洪澤城區巨變與百姓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反映出洪澤廣大百姓幸福指數愈發高昂!

位于洪澤岔河鎮的淮寶縣辦公舊址,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大湖如鏡,閃現出德育的光彩

大湖“巨鏡”不僅映現出洪澤百姓生活越來越幸福,而且,閃現出洪澤人大非常重視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展現出洪澤城鄉百姓崇尚美德的嶄新精神面貌。

在戰爭年代,洪澤湖畔既留下陳毅、彭雪楓、張愛萍等老一輩革命家金戈鐵馬的征戰足跡,也留下了仁河鎮左家樓與江淮大學、岔河鎮的淮寶縣辦公舊址等革命紀念地遺址。多年來,當地鎮人大非常重視對革命紀念地遺址的保護與利用,配合鎮文化部門認真做好展品征集,讓革命紀念地更好地發揮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與革命傳統教育的作用。1991年,仁和鎮政府、鎮人大會同黨史與文化等部門,對左家樓修茸一新重新布展,使展出內容更加豐富。

岔河鎮的淮寶縣辦公舊址,不僅征集與陳列著許多革命戰爭年代的文物,而且鎮人大等部門還經常邀請老淮寶干部重返故地,追憶珍貴往事,向人們講述抗戰時期的戰斗故事,讓人們受到更加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對廣大青少年加強德育教育,意義非常重大。洪澤黃集街道,有一座設施先進的“江蘇省洪澤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實踐基地”。在黃集街道人大等各相關部門共同努力下建成的該基地,設置了四大教育平臺,即:禮儀文化教育平臺,道德文化培養平臺,法治文化宣傳平臺,素質拓展實踐平臺。這四大教育平臺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向未成年人播灑文明禮儀種子;在培養未成年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養、創新精神等方面,都發揮出重要作用!

大湖如鏡,鏡中的洪澤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鏡中的洪澤人民,在喜奔小康之路上樂享更多的幸福。讓我們共同期盼:美麗的洪澤未來更加如詩如畫!讓我們共同祝福:大湖之鏡中的洪澤前程更加燦爛誘人!

( 作者原任《江蘇工人報》副刊部編輯,現任鳳凰資訊報《天下美篇》名譽主編 )

詩人楊德祥在洪澤湖畔采風時留影

陶醉在寶鏡的是自豪

一一讀雅洪《大湖如鏡映現奇跡》

楊德祥

折射在心海的是春潮,

映現在夢境的是畫稿;

閃現在眼里的是鄉愁,

陶醉在寶鏡的是自豪!

( 寫于2021年8月1日。作者為著名詩人,江蘇工人報社原副總編 )

紀念文集執行主編夏寶國是著名書法家

紀念文集執行主編夏寶國的評語 :

高屋建瓴 凝煉濃縮

——評《大湖如鏡映現奇跡》

湯雅洪先生紀實文學作品《大湖如鏡映現奇跡》,發表于淮安市洪澤區人大常委會設立40周年紀念文集《云帆濟滄海 砥礪譜新篇》。這篇文章特別之處在于,以離鄉多年游子的目光看洪澤之巨變,高屋建瓴,凝煉濃縮。

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寫治淮給洪澤湖帶來巨大變化,回憶劉少奇當年親臨洪澤視察水利工程,贊美共產黨不忘初心,人民利益至上。

第二部分,描寫改革開放,水鄉巨變,交通便捷,高樓林立。贊美人民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第三部分,描寫吃水不忘挖井人,用革命先輩的光輝歲月激勵全區干群,特別是青少年不忘革命先烈,砥礪前行。贊美人大常委會、人民代表對所有的這一切,發揮了非常重要作用。

這篇文章構思巧妙,層次分明,語言優美,既贊美家鄉,又謳歌人大工作,更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洪澤的濃濃深情。讀后令人回味無窮,摧人奮進!

夏寶國 (淮安市洪澤區委宣傳部退休干部、淮安市大運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家庭榮獲“全國書香之家”與“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這本紀念文集,非常值得珍藏。

《大湖如鏡映現奇跡》,凝聚著我對家鄉洪澤的深情厚意。

紀念文集讀后感

喜讀淮安市洪澤區人大常委會設立40周年紀念文集《云帆濟滄海 砥礪譜新篇》,我覺得文集具有“三精”。

其一、采編很精心 紀念文集涉及的面很廣,書中的序言、洪澤人大歷史綜述、各鄉鎮與街道人大工作剪影、人大代表風采、洪澤人大奮斗足跡,以及征文、文學、詩詞與書畫作品,創作與編輯都非常精心,并且以多種形式與多角度生動而又真實地反映洪澤人大走過的40年非凡歷程。

其二、文圖很精彩 紀念文集中每篇文章都有好故事與好事例,既展現出洪澤人大在洪澤政治與經濟發展方面發揮出的重要作用,又注重描寫真人真事,充分表達真情實感。尤其是對洪澤特別有感情的著名詩人楊德祥先生創作的朗誦詩《不落的征帆》,聯想很豐富,情感很真摯。這首好詩催人奮進,令人朗讀時激情澎湃!而且,文集中刊登的許多再現洪澤人大歷史的老照片,都非常珍貴。

其三、設計很精美 紀念文集開本很大氣,封面設計很精美,封面的效果既令人感到非常喜慶,又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紀念文集內頁精選的書畫作品對文集予以美化,為文集錦上添花!非常感謝淮安市洪澤區人大領導與紀念文集編委會向我約稿,讓我有機會撰寫與發表紀實文學作品《大湖如鏡映現奇跡》,既表達對洪澤人大設立40周年的祝賀!又抒發對家鄉洪澤人民的熱愛之情!

湯雅洪 ( 鳳凰資訊報《天下美篇》名譽主編 )

《"三精"讀后》

一一致雅洪

楊德祥

人大文集油墨新,

一叢奇葩靠耕耘;

游子捧出讀后感,

字字句句故鄉情!

( 作者為著名詩人,江蘇工人報社原副總編 )

著名詩人楊德祥(中)與洪澤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為紀念文集賦寫了一首長篇八行體朗誦詩《不落的風帆》。圖為詩人楊德祥與紀念文集編輯部副主編蔣厚健親切交談。

文集采風組在洪澤龜山采風時合影

在洪澤黃集街道的“江蘇省洪澤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實踐基地”采訪

2010年12月10日,《江蘇工人報》頭版整版刊登長篇通訊《三大水文化奇景輝映洪澤湖》。我參與該版的策劃、采寫、攝影與版面設計。這是省級報紙頭版對家鄉洪澤文化特色最大篇幅的報道,我在采訪與報道洪澤湖“水上書屋”中,表達對家鄉漁民們不斷提高文化素質的贊佩!

我收藏的研究家鄉洪澤人文歷史的書籍

發布編輯/艾胡李光友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