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不下水,學生有哪些難處老師就很難感同身受。老師不動筆,卻只憑感覺認為作文好寫,那是一定會出毛病的!很多時候,動筆之前自以為能才思泉涌一蹴而就,真的下手才發現困難重重。
劍客老師別的不說,就是寫自媒體文章,兩年多來,已經寫了1300多篇,每篇千字左右,寫了這么久,這么多,還是時常有捉襟見肘之局促。
所以,對于學生寫作文的難處,我是既同理也同情的。
3,不親自寫作,只教書,會阻礙自身的進步。
語文老師不下水,只是研究教法,而不去寫作,就相當于只鍛煉一條腿走路。到最后必然造成一條腿粗,一條腿細,自身進步的途徑就越來越狹窄。要知道,寫作能力是通用能力,語文老師本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自己放棄這個優勢,那就只能落后于人了。
1,忙。
語文教案很難寫,字數太多,又不宜寫成簡案,太翔實的寫起來真要命!語文試卷、作業、作文批閱起來工作量也驚人,有時候一份試卷或者一次作文改下來,語文老師都會懷疑人生!
這種情況下,有些語文老師免不了會因為太忙而擱下寫作的想法。
2,懶。
時間雖然很緊,但是擠一擠總是有的。不肯去擠出時間來動筆,歸根到底還是懶。所有的借口都是源于思想的懶惰、身體的懶散。比如說,布置學生當堂作文的時候,真正伏案筆耕的語文老師有幾個呢?
3,怕。
從來不寫下水作文或者長時間不下水都會導致恐水癥。
評論學生作文可以頭頭是道,原因是:改作文有一套標準評語;挑刺是人的本性,誰都可以輕易看出別人的不是來。
但是真要寫起來,有的老師就露怯現丑了!有的根本寫不過學生,有的呢,也只適合寫自己拿手的。所以,干脆不動手。
其實,語文老師把擅長的寫出來能贏得學生的敬佩,把不擅長的露出來,更能贏得學生的親近,學生會覺得原來老師也不是神!這也能增加學生作文的信心。
1,擬定計劃。
一是根據教學進度,按照學期任務來制定下水作文的寫作清單,比如新學的文體寫作;二是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分層次有重點地列出單項練習計劃,比如不同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的專項訓練;三是根據自身發展規劃列出有針對的訓練計劃。
2,拿出精品。
語文老師要花時間收集素材、精心構思、反復錘煉,備好范例。
在具體指導時,以自己悉心準備的范文為例,從思考過程入手,細致講解一篇好文章是怎樣煉成?這樣有觀點、有事實、有實操的作文課展示思維過程、教授寫作方法、提供同步案例,學生必然有所悟有所得。老師自己也會受到啟發。
3,共同創作。
師生一起當堂寫作,限時寫作。
這對教師的要求最高,但也最能讓學生信服。
教師這時候既不能藏私,更別怕現丑。寫作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切身感受都要開誠布公地跟學生交流。
還要把自己的下水作文交給學生去評改,虛心接受學生可能“班門弄斧”的意見。
語文老師,還是下水吧,別只站在岸上動嘴,到水里撲騰起來,跟學生一起,樂在其中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