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筆試】新年第二彈

日期:2023-01-25 11:22:51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5、萬老師教學很認真,經常辛辛苦苦從上課講到下課,嗓門特別大,被同事戲稱為“全天候廣播員”,可教學效果一直不好,萬老師需要反思的是( )。

A.教學態度

B. 教學方式

C.教學目的

D.教學條件

【參考答案】

1、 C,評語指學生的操行評語,特長是指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等級是指學科學習成績達到的程度,“評語+特長+等級”評價是一種綜合的評價制度和方式,是素質教育實行的新型評價方式,評價方式、評價標準都是多元化的,體現了評價的激勵與發展功能。

2、 A,新課改提出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題干中老師將農業知識融入到教學,并制成冊,體現該老師的課程開發意識。

3、 B,楊老師表揚學生善于思考具有質疑精神,體現了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質疑和創新能力。

4、 A,孫老師的評價中很明顯不是以學生的成績為主。

5、 B,萬老師辛苦教學,態度認真,教學目的明確,在同樣教學條件下,可能出問題的就是教學方式問題,萬老師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改進教學效果。故選B。

6、張老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恰當運用英語話劇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英語。張老師的做法( )。

A.優化了教學目標

B. 優化了教學條件

C.優化了教學過程

D.優化了教學資源

7、鄭老師在指導新教師時說,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習心理等,對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極為重要。鄭老師的體會表明,教師不可忽視( )。

A.政治理論知識

B. 文化基礎知識

C. 學科專業知識

D. 教育科學知識

8、小麗的語文成績很好,莊老師常常鼓勵她多閱讀、勤寫作,力爭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作家;小剛學習基礎較差,但籃球打得很好,莊老師就鼓勵他將來做一名職業運動員。對莊老師的做法,下列評價中不正確的是( )。

A.善于因材施教

B.注重學生的全面性

C.善于激發學生自信

D.注重學生的差異性

9、美術課上,曾老師指導學生把天然的竹根須做成卷曲的頭發,還演示如何借助竹節的弧度制成黃包車的頂棚。這表明曾老師具有( )。

A.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與能力

B.自我反思的意識與能力

C.教育科學研究的意識與能力

D.自主發展的意識與能力

10、班主任陳老師根據數學成績將學生分為A、B、C三類,并為三類學生分別建立綜合成長檔案。陳老師的做法( )。

A.不恰當,忽視學生的主動發展

B.恰當,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C.不恰當,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D.恰當,注重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答案】

6、 C,根據關鍵詞判斷答案——“讓學生在英語話劇中學習英語”注意一個“中”字,這就是優化了教學過程。

7、 D,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習心理等知識屬于教育科學知識。

8、 B,題目中沒有涉及全面的意思。

9、 A,把身邊可用的資源進行再利用,變為課程內容的一部分,這體現的就是資源開發的意識和能力。

10、 C,將成績作為類別的唯一標準,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如果對于上述題目還有疑問,歡迎留言或者加入備考扣扣群,套路楊在里面答疑解惑

11、青年教師王老師想要提高教學水平,主動向特級教師李老師學習,經常跟班聽課,王老師上課時,盡管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甚至教學語言都與李老師相仿,但教學效果就是不佳,下列分析不恰當的是( )。

A.王老師只注重了模仿,忽視了對自己的教學反思

B.王老師不重視專業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不扎實

C.王老師一味模仿李老師,未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D.王老師不重視班級學情,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性

12、陳老師說:“不是每個學生都能上大學,學習上暫時落后并不代表永遠落后,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下列說法中不恰當的是( )。

A.陳老師重視學生發展的階段性

B.陳老師重視學生發展的不平衡性

C.陳老師重視學生發展的差異性

D.陳老師重視學生發展的順序性

13、班主任馬老師常對學生說:“先學做人,后學做事,社會需要的是身體健康、和諧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會死讀書的呆子。”這表明馬老師具有( )。

A.開拓創新的理念

B.素質教育的理念

C.自主發展的意識

D.因材施教的意識

14、“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學記》)下列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 體現主體教育思想

B. 強調學生自主發展

C. 鼓勵學生自學成才

D. 注重對學生的引導

15、綜合實踐活動中,段老師設計了主題為“社會旅游資源”的調查。有部分同學對一座古塔的建筑材料、風格產生了興趣,在指導大家完成調查報告之后,段老師又引導這部分同學確定了新課題——“古塔建筑材料、風格與保護”。對于段老師的法,下列評價不恰當的是( )。

A.尊重了學生的學習需要

B.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C.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D.糾正了學生的研究方法

【參考答案】

11、答案B,王老師是注重學習的,題本所說情況并不能反映老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情況。

12、答案D,“不是每個學生都能上大學”表明老師認識到學生發展的差異性;“暫時落后不代表永遠落后”表明老師認識到學生發展是不平衡的,有人年少得志,有人老年輝煌,每個人都會迎來自己發展的高峰階段。題干所表述內容與順序性沒有太大關聯,個體與個體之間也不存在發展的順序性,順序性是指個人自身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間到復雜的發展過程。

13、B,這個選項包含了其他三個選項的意思,老師的理念也與素質教育的要求完全吻合。

14、C,“道而弗牽”意思是說要引導學生學,而不要牽著學生走。“強而弗抑”要鼓勵學生學,而不要壓抑學生的個性。“開而弗達”要啟發開拓學生的思路,而不要代替學生下結論。這句話體現了主體教育思想,強調學生自主發展,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并沒有鼓勵學生自學成才的含義。

15、D,注意審題,選擇不正確的選項,題目內容與糾正研究方法沒有任何關系。

16、多年來,曾老師堅持讓學生采用反思記錄表、學習日志或成長記錄袋等多種方法來記錄學習過程,并不斷指導學生優化記錄的方法,曾老師的做法( )。

A.忽視了學生的發展性

B.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

C.尊重了學生的創造性

D.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

17、李老師堅持寫“作業札記”,其中記錄了學生做作業過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特殊的現象,并據此分析學生在完成作業中的心理變化,然后再將自己的判斷結果作為設計、布置、批改和反饋作業的重要依依據,從學生觀的角度分析,該教師的做法( )。

A.注重了學生發展的差異性

B.發揮了教學的專業自主性

C.注重了學生發展的主體性

D.提升了布置作業的有效性

18、青年教師王老師為提高教學水平,從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乃至教學語言都嚴格認真模仿特級教師李老師的做法,但教學效果仍然不佳,導致王老師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包括( )

A.王老師缺乏反思意識。

B.王老師忽視學生的差異性

C.王老師缺乏教學創新

D.王老師缺乏誠懇學習態度

19、“孟母三遷”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故事,它說明了環境對人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關于學校優化育人環境,下列說法不恰當的是( )。

A.促進了人的認識的發展

B.促進了人的氣質的發展

C.促進了人的精神的發展

D.促進了人的實踐的發展

20、老師組織集體游戲時,發現嘉嘉獨自一人專注地看著落在地上的小水珠,老師走過對嘉嘉說:“還是先跟大家一起玩吧,游戲后再觀察,然后把看到的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該教師的做法( )

A.保護了幼兒自主探索的興趣

B.保護了幼兒自主游戲的活動目標

C.忽視了幼兒仔細觀察的需求

D.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參考答案】

16、D,讓學生自己記錄自己的成長,體現的是自主性。

17、A,題干多表述的意思從學生觀的角度來理解,就是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即注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該題容易混淆主體性,主體一般是指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的調動和尊重,而題目并未反映出這一信息。

18、D,選擇的是不適合的選項,王老師還是具備誠懇的學習態度的,不然也不會積極效仿李老師。

19、B,學校優化育人環境,不能促進氣質的發展。

20、A,該選項意思與題目完全吻合,教師沒有直接扼殺幼兒的探索興趣,而是幫助她先融入集體活動再思考,體現了A選項的表述。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