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信息】
An open label, non-randomized study assessing a prebiotic fiber intervention in a small cohort of Parkinson’s disease participants
2023-02-18, doi: 10.1038/s41467-023-36497-x
帕金森病患者的腸道宏基因組變化
Movement Disorders——[9.698]
① 納入2個獨立隊列的95名帕金森病患者、59名家庭環境對照、90名社區人群對照,對糞便菌群進行宏基因組測序分析;② 綜合另外2個獨立隊列的數據,帕金森病患者與對照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的分類群僅有Intestinimonas butyriciproducens;③ 在菌群功能上,帕金森病患者的碳水化合物代謝及脂質代謝通路受損,氨基酸代謝及核苷酸代謝通路增加;④ 在菌群基因上,帕金森病患者的氧化應激應答增加,細胞生長及菌群移動減少,群落間信號受損。
【主編評語】
Movement Disorders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對2個獨立隊列(共244名參與者,包括95名帕金森病患者)的糞便菌群進行宏基因組測序分析,并結合另外2個獨立隊列的數據,鑒定出了帕金森病患者的腸道菌群組成、功能及基因表達的差異。(@aluba)
【原文信息】
Integrated Multi-Cohort Analysis of the Parkinson's Disease Gut Metagenome
2023-01-24, doi: 10.1002/mds.29300
糞便檢測或可用于突觸核蛋白病的早期診斷
NPJ Parkinson's disease——[9.304]
① 建立基于表面熒光強度分布分析方法(sFIDA)的糞便檢測手段,用于檢測糞便中潛在的α-突觸核蛋白聚集物;② 收集94名帕金森病(PD)患者、72名孤立性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iRBD)患者和51名健康對照的糞便進行sFIDA檢測;③ iRBD患者糞便中α-突觸核蛋白聚集物水平顯著高于PD患者和健康對照(9.2 vs. 3.8 vs. 5.2 fM),sFIDA檢測的靈敏度高于75%,但特異性僅50%左右;④ PD患者糞便中α-突觸核蛋白聚集物水平與健康對照者沒有顯著差異。
【主編評語】
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的錯誤折疊和聚集是帕金森病等突觸核蛋白病的神經病理學標志。這類疾病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評估和腦成像,缺乏可靠的疾病早期標志物。孤立性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iRBD)患者也存在病理性的α-突觸核蛋白聚集,多數可進展為突觸核蛋白病。α-突觸核蛋白聚集物被認為是相關疾病的生物標志物,但對體液中的α-突觸核蛋白聚集物進行定量難度較大。有研究表明,α-突觸核蛋白聚集物可能可以脫落到糞便中。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近日在NPJ Parkinson's disease發表文章,建立了檢測糞便中α-突觸核蛋白聚集物的表面熒光強度分布分析方法,進而確認iRBD患者糞便中α-突觸核蛋白聚集物顯著高于健康人,該方法或可應用于突出蛋白病的早期診斷而有益于早期疾病階段的治療。(@芥末)
【原文信息】
Patients with isolated REM-sleep behavior disorder have elevated levels of alpha-synuclein aggregates in stool
2023-02-02, doi: 10.1038/s41531-023-00458-4
國內團隊:電針灸治療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功能障礙和便秘
EClinicalMedicine——[17.033]
① 招募166名志愿者隨機分配到電針灸組(EA)和對照組,兩組參與者均接受常規藥物治療,EA組接受3次/周電針治療,為期12周;② 第12周,EA組的統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評分變化明顯高于對照組,這種差異持續到第16和24周;③ 治療期間,EA組的39項帕金森病問題下降了10分,對照組下降了2.5分,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④ 相比于對照組,EA組在第16周和24周的20米步行時間下降得更多,EA組從第4周到第24周,自發性排便的中位值更高。
【主編評語】
運動障礙和非運動障礙(如便秘)是影響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EClinicalMedicine近期發表的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吳煥淦團隊的研究成果,探討了電針結合常規藥物治療對帕金森病患者運動功能障礙和便秘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表明,與常規藥物治療相比,常規藥物治療聯合電針治療能明顯增強PD患者的運動功能,增加腸道運動,提示電針灸或可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用于改善PD患者的運動功能障礙和便秘癥狀。(@NL)
【原文信息】
Electroacupuncture for motor dysfunction and constip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multi-centre trial
2023-01-13, doi: 10.1016/j.eclinm.2022.101814
產生ETX毒素的產氣莢膜梭菌或是多發性硬化的誘因之一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19.456]
① 與健康人對照相比,更高比例的多發硬化癥(MS)患者腸道中有產Epsilon毒素(ETX)產氣莢膜梭菌(Cp)定植,且分離自MS患者的Cp菌株可產生有功能的ETX;② 在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EAE)的主動免疫模型中,ETX可以替代百日咳毒素克服中樞神經系統(CNS)的免疫特權,誘導脊髓、小腦、腦干等多部位脫髓鞘形成類似MS的神經解剖病變,并造成更嚴重的EAE癥狀;③ CNS內皮細胞轉錄組顯示,ETX可引起血腦屏障和免疫特權相關基因表達改變。
【主編評語】
多發性硬化(MS)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慢性炎癥性脫髓鞘疾病,其發生發展與免疫系統中的髓鞘自身反應性淋巴細胞有關。MS的起病被認為需要環境因素觸發,而腸道菌群失調在MS中很常見,但具體的致病物種尚不清楚。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發表研究文章,發現MS患者腸道中常常存在產ETX毒素的產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定植,并進一步證明ETX能夠誘發小鼠中樞神經系統的自身免疫,從而推測產ETX毒素的產氣莢膜梭菌可能是誘發MS的原因之一。(@芥末)
【原文信息】
Epsilon toxin-producing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colonize the MS gut and epsilon toxin overcomes immune privilege
2023-02-28, doi: 10.1172/JCI163239
腸道菌群或可預測多發性硬化患者的病情是否惡化
Gut Microbes——[9.434]
① 納入111例多發性硬化患者(MS),收集基線及基線后3個月的糞便樣本和機體數據,并在4.4年內進行重復的神經學檢測;② 其中39/95例病情發生惡化(EDSS-Plus量表檢測),43.6%病情惡化患者在基線時檢測到與炎癥相關的Bacteroides 2 enterotype(Bact2),而只有16.1%未惡化患者攜帶Bact2;③ 這種關聯獨立于已確定的混雜因素,且Bact2與EDSS Plus的關聯性比神經絲輕鏈(NfL)血漿水平更強;④ 基線后3個月的糞便樣本顯示,Bact2豐度相對穩定。
【主編評語】
預測多發性硬化的長期臨床結果在目前仍具有挑戰。Gut Microbes近期發表的文章,發現Bact2與多發性硬化的長期致殘性惡化具有關聯,且Bact2的豐度較為穩定,可能在MS臨床實踐中用作預后生物標志物。(@章臺柳)
【原文信息】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disability worsening in multiple sclerosis
2023-02-19, doi: 10.1080/19490976.2023.2180316
腸道來源活性氧通過腸-腦軸參與抑郁癥進程的直接證據
Biomaterials——[15.304]
① 制備了基于聚(苯乙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骨架的新型抗氧化納米粒子(siSMPoTN),可用于腸道活性氧(ROS)清除;② 同位素標記藥代動力學顯示siSMPoTN不入血,口服后24小時仍有超過30%腸道居留;③ siSMPoTN口服改善慢性束縛應激(CRS)小鼠的抑郁樣行為,;④ siSMAPOTN減輕CRS誘導的腸道氧化損傷,降低促炎細胞因子IL-6水平,保護腸道屏障完整性,降低血漿ROS水平;⑤ siSMAPOTN抑制CRS誘導的血漿和腦中抑郁相關生物標志物的變化。
【主編評語】
腸-腦軸在腦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開發的療法包括糞菌移植、益生菌和益生元,而腸道活性氧ROS過多也會擾動腸道環境,或也是治療切入點。Biomaterials近期發表的文章,通過構建腸道ROS清除的納米藥物有效緩解小鼠的抑郁樣行為,同時也提供了腸道來源活性氧通過腸-腦軸參與抑郁癥進程的直接證據。(@章臺柳)
【原文信息】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of intestin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the progress of depression via the gut-brain axis
2023-02-17, doi: 10.1016/j.biomaterials.2023.122053
衣康酸二甲酯或可改善高脂飲食引起的小鼠認知障礙
Microbiome——[16.837]
① 衣康酸二甲酯(DI)可改善高脂飲食(HFD)誘導的小鼠認知功能下降,改善與認知和突觸可塑性相關基因的海馬RNA轉錄譜;② DI減少突觸超微結構的損傷和蛋白質缺失,減輕小膠質細胞的激活和神經炎癥;③ DI減輕腸道炎癥,上調免疫穩態相關細胞因子和抗菌肽Reg3γ的表達,緩解腸道屏障損傷;④ DI改善HFD誘導的菌群紊亂,增加群落中產丙酸和丁酸細菌,血清中丙酸和丁酸的水平升高;⑤ 糞菌移植實驗發現糞便微生物組移植促進小鼠認知狀態的改善。
【主編評語】
衣康酸二甲酯(DI)是一種衣康酸衍生物,具有一定的其抗炎作用。Microbiome近期發表的研究,探討了腹腔注射DI是否能改善高脂飲食喂養的小鼠的腸-腦軸功能。結果發現,DI可以減少腸道炎癥,改善腸道免疫穩態,并能通過腸-腦軸來預防認知缺陷,從而為治療與肥胖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個新的觀點。(@NL)
【原文信息】
Dimethyl itaconate ameliorates cognitive impairment induced by a high-fat diet via the gut-brain axis in mice
2023-02-21, doi: 10.1186/s40168-023-01471-8
MIND飲食或可改善老年人認知能力
Alzheimer's and Dementia——[16.655]
① 納入美國578名已故老年人(平均死亡年齡91.4歲)的縱向認知數據和神經病理學數據,評估延緩神經退行性病變的地中海-得舒飲食干預療法(MIND)對認知彈性(CR)的影響;② 多變量校正后,與MIND得分處于最低三分位的個體相比,處于最高三分位的個體具有更高的CRlevel和CRslope評分,分別意味著更高的認知水平和更低的認知能力下降速率;③ MIND評分與CRlevel和CRslope呈正相關,且總體MIND評分與CR的相關性比單個食物成分的影響更強。
【主編評語】
認知彈性(cognitive resilience, CR)是指大腦在老化或疾病過程中的緩沖能力。臨床病理研究表明,約三分之一無臨床癡呆的老年人符合阿爾茨海默病(AD)的神經病理學標準,表明對AD病理的認知彈性在老年人中可能很常見。延緩神經退行性病變的地中海-得舒飲食干預療法(MIND飲食)被已證明能夠減緩認知能力下降和降低AD風險。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近日在Alzheimer's and Dementia發表文章,報道在拉什記憶和衰老項目的近600名已故參與者中,MIND飲食與更好的認知彈性相關,即MIND飲食與較高的認知能力和較慢的認知能力下降速率相關。(@芥末)
【原文信息】
The association of MIND diet with cognitive resilience to neuropathologies
2023-02-28, doi: 10.1002/alz.12982
室內粉塵菌群與兒童的認知功能及行為相關
Microbiome——[16.837]
① 納入172名4-6歲的兒童,分析其住所的粉塵菌群;② 通過SDQ量表評估兒童的行為(包括同伴關系、情緒、舉止、多動),并利用CANTAB軟件評估兒童的認知功能(包括注意力、精神運動速度、視覺識別、工作記憶);③ 粉塵真菌多樣性每升高一個四分位,與兒童的多動風險降低(多動評分異常幾率降低51%)、精神運動速度提升(響應時間降低3.2%)相關;④ 微生物載量與微生物多樣性呈負相關,微生物載量升高與多動風險增加及精神運動速度降低相關。
【主編評語】
Microbiome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對172名學齡前兒童的住所粉塵菌群(包括細菌及真菌)進行分析,并評估其行為及認知功能,發現較高的室內真菌多樣性與更好的行為及認知功能相關,而較高的室內微生物載量與較差的行為及認知功能相關。(@aluba)
【原文信息】
Association of indoor dust microbiota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and behavior in preschool-aged children
2023-01-02, doi: 10.1186/s40168-022-01406-9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阿當,aluba,NL,阿童木,章臺柳,XC YIN,DMG-Quasimodo,Rustypotatis,XLyasby
點擊閱讀過去10天的日報:
03-09 | 王碩等Cell子刊新進展:2種共生菌或能抗大腸癌
03-08 | 國內團隊Nature子刊:環保生物塑料可能對腸道不友好
03-07 | 《自然·綜述》詳解:腸道B細胞與炎癥疾病
03-06 | 286分期刊權威發布:全球大腸癌最新統計數據出爐
03-05 | 12文聚焦老年健康:衰老有何特征?飲食有何學問?
03-04 | Cell子刊專題:7文聚焦微生物群落研究
03-03 | 吃得太油膩,皮膚易發炎?Cell子刊詳探免疫機制
03-02 | 衰老細胞如何“帶壞”腸干細胞?關鍵因子被鎖定
03-01 | 2月,最值得看的30篇腸道健康文獻!
02-28 | 87分Nature子刊:IBD藥物療效不好?可能是腸菌在干壞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