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聽到加薪這個詞時,估計每個員工的眼睛都會發光,每個老板都會皺眉。但把加薪和降低成本放在一起,恐怕有人會說這不是開玩笑。兩者不矛盾嗎?它們怎么能共存?但如果能把握好政策,做好企業的薪酬福利制度,也不是不可能!合理配置薪酬福利制度,不僅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還可以幫助員工提高薪酬滿意度。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薪酬福利制度?
對于薪酬福利,這是每個候選人在面試中都想知道的問題,也是企業對員工服務的回報。薪酬福利,顧名思義,包括薪酬和
這里提到的加薪并不是企業實際意義上對員工的加薪,而是得益于政策和企業薪酬結構調整的加薪。聽到這里,有經驗的HR可能已經明白了大部分。
事實上,在國家政策方面,從2018年10月到今年7月,由于個人所得稅減免和5項特殊附加扣除措施的實施,許多員工無意識地提高了幾次工資。但這只是基于國家政策的加薪。此外,企業還可以進行一波稅收籌款運作,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的整體勞動力成本,而且可以使員工對可支配收入更加滿意。
企業這波經營的原則是什么?
一般來說,企業的人工成本主要分為工資、福利和費用三部分。如下圖所示,每個部分的納稅情況都不同。顯然,企業納稅最多的形式是工資。
就合規性而言,為防止企業隨意將工資支出轉化為福利或費用支出,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限制性規定,但同時,該規定也允許企業將適當的勞動力成本從工資調整為福利或費用。
根據《財政部關于加強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的通知》和《財政部關于加強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的通知》(2009)3號《關于扣除企業工資薪金和職工福利費的通知》,企業職工福利賬戶14%的部分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支付,超過14%的部分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此外,還包括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補充公積金、在職教育和工會費。如果合理協調,可以節稅39%。
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是把雞蛋放在正確的籃子里,進行合理的稅收籌集,從而降低企業的整體勞動力成本,增加員工的可支配收入。
有人可能會說,只是稅收比例不同,差不了多少錢。但作為人事企業的管家,一定要有敏銳的成本計算能力,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現在我們來算筆賬,看看差別有多大?
例如,一家擁有100名員工的上海企業承擔的五險一金占工資的40.9%(2021)。按每位員工稅前月收入11000元計算,包括午餐、交通、通訊補貼1000元。
企業稅前月支出110萬元。如果午餐補貼和交通補貼由工資科目調整為福利科目,企業不需要承擔這部分社會保障費用,即每月可節省4.09萬元,每年可節省49.08元,近半個月的勞動力成本。
因此,在不降低員工可支配收入的前提下,企業可以通過合理配置工資福利制度來降低成本。如果企業能夠合作提供足夠豐富、高質量的福利供應資源,員工對工資的滿意度就會增加,從而達到降低成本和加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