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住房保障制度覆蓋更多群眾

日期:2022-12-02 11:12:45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江小萍家庭就是“雙困”家庭之一。丈夫長期臥病在床,需要全天候看護,沒有收入,汪小萍一家靠領取低保過日子。前些年,一家4口與人合租城中村一套房子,他們住其中一間房,月租金300多元,壓力挺大。如今,搬進北海市浙江路公租房小區一套50平方米的二房一廳,享受了租金核減政策后,每月只需繳納租金28元。“壓力小,環境好,住得舒服。”她和愛人對現在的住房十分滿意。

廣西在廣覆蓋的基礎上,統籌將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等群體納入住房保障范圍,并對重點領域、重點發展產業群體做到了精準保障,提升了城市承載力、吸引力、競爭力,彰顯了城市的溫度和人文關懷。

文桂芳從桂林農村到南寧務工,目前在一家保險公司擔任信息專員,此前在單位附近的城中村租房子住。在同事的推薦下,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遞交了公租房申請材料,沒想到很快就搬進了新家。“國家政策好,我們進城務工人員也有住房保障!”文桂芳說。

記者了解到,通過定向分配和單位“團租”方式,廣西將公租房申請范圍延伸至環衛、公交等公共服務行業以及重點發展產業中符合條件的人群,著力解決階段性住房困難問題。南寧、桂林、北海、百色、河池、來賓等城市對近萬名環衛工人實行定向保障。

南寧市青秀區環衛站工人劉瓊金通過單位“團租”的方式,申請到一套二房一廳的公租房。“現在上班近多了。有房住,心里安定,這份工作準備做到退休咯!”劉瓊金告訴記者。

目前,廣西全區正在享受分類保障的青年醫生、青年護士、青年教師、進城落戶農民、農民工等新市民共11.02萬戶;鄉村教師、環衛工人、公交司機、消防救援和家政從業人員等重點領域、重點行業住房困難群體共3.88萬戶。

申請入住易,智能管理優

桂林市民胡珊是低保戶,帶著孩子借住在父母家。2021年8月,通過社區工作人員的宣傳介紹,她了解到低保戶可以申請公租房。在手機上安裝了公租房APP,并通過APP遞交了申請材料,半個月后,她收到了申請已通過的消息,獲得了保障資格。“當時的反應是,哇,效率這么高,只提交了一次材料,都不用跑窗口申請。”胡珊說。

桂林是廣西推廣應用公租房APP試點城市。2021年7月,桂林市正式上線公租房APP,截至12月底,累計注冊用戶6000多戶、發布房源2.4萬套。公租房申請受理審核時間由原來的28個工作日壓縮到10個工作日。除桂林市外,廣西其他13個設區城市也在籌備公租房APP上線事宜。

記者了解到,不僅前端公租房申請很便利,因為智慧管理,小區也變得更宜居。2021年起,廣西大力推行公租房小區數字化管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推進公租房“人、證、房”三位一體的智慧云監管平臺建設工作,不但住戶的出行更方便,還實現了對公租房小區安防、違約取證、到期退出、違規清退等的智能化管理。

2021年自治區安排285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補助第一批公租房云監管平臺建設,參建的公租房小區有248個,涉及4.9萬套公租房。

北海市江蘇路公租房小區安裝了智能門鎖,租戶黎維良如今出門都不帶鑰匙,回到家門口,伸出拇指按指紋即可解鎖,“老人家有時候忘帶鑰匙,以后不擔心開不了門了。”

“過去對小區的管理,主要是靠人工登記和巡查,對房屋轉租、欠租、閑置的問題難以監管,對老弱病殘群體的照顧也不太到位。”桂林市疊彩區房產管理處副處長周洪介紹,“如今有了公租房云監管平臺,租戶出入信息清清楚楚,很多棘手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唐標文表示,廣西將大力發展小戶型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租房,制定了“十四五”時期保障性租賃住房22.35萬套(間)的發展目標,盡最大努力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讓人民幸福安居。

作者:本報記者 龐革平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