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企互動釋放更多制度紅利

日期:2022-12-09 11:16:19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今年以來,園區積極搶抓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省推動產業有序轉移等重大機遇,圍繞食品飲料等主導產業,大力推行‘1+N’招商模式,以產出思維、發展思維、用戶思維引進了一批‘打糧食’項目,同時落實好各類惠企助企政策。”梅州市委副秘書長、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副總指揮、梅州高新區(廣梅產業園)管委會主任林滿山說。

招商引資、產業扶持政策是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揮棒”。

在梅州高新區(廣梅產業園)投資指南中,明確提出園區企業可以享受的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優惠政策類別。如:

《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廣州市鼓勵企業到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投資實施辦法》等優惠政策。

“廣梅產業園是‘蘇區+特區’的政策高地,入園企業可享受國務院、廣東省、廣州市、梅州市諸多優惠政策。”林滿山表示,讓政策“及時雨”精準滴灌到“企業田”,能夠有效緩解企業發展之“渴”。

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廣梅產業園全面落實各類惠企政策,累計兌付各類扶持資金約5500萬元,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約3.1億元。

通過政策扶持,可以有效地彌補企業的發展短板,提升企業的發展競爭力,讓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這一點,扎根梅州12年的廣東科倫藥業深有感觸。

“公司落戶梅州以來,在各方的支持下蓬勃發展。”廣東科倫藥業董事長陳雄表示,10年來,公司累計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輸液產品20億瓶/袋,已成為梅州本地的知名醫藥企業、華南地區最大的輸液專業制造商。

梅州市第八次黨代會以來,梅州牢固樹立工業強市,大力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全面激發內生動力促振興。

廣東科倫藥業積極響應號召,并在政策的支持與鼓勵下,全力加快公司項目建設。

“在惠企助企方面,廣梅產業園促進政策上接天線、下接地氣,高效把中央、省、市的惠企政策落實到位。”董靈敏特別提到,入園企業還享有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及相關優惠政策的權利。

然而,對于一個園區來說,存在著種類不同、規模能級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的各類企業,這些企業如何享受到相對細分、針對性較強的扶持政策,成為以廣東科倫藥業為代表的生物醫藥企業發展之困。

“很多普惠性的政策沒有區分類型,相關政策大多散布在其他行業政策中,沒有形成聚焦和系統性的扶持。”董靈敏說,作為醫藥大健康領域的廣東科倫藥業,只能從較為宏觀的政策對標申請,政策紅利落地效率低。“這是目前不少產業園區都面臨的一個發展難題,也衍生出產業集聚難,產業創新能力后勁不足等發展問題。”

發展之需

園區介入聯手破局

生物醫藥產業是廣梅產業園“4+2”主導產業之一,園區歷來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依托梅州南藥種植基地和資源稟賦等優勢,吸引廣東科倫藥業、廣藥采芝林等一批生物醫藥龍頭企業落戶。

數據統計,1—10月,廣梅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實現同比增長38.6%,步入快速增長軌道。

快速增長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廣梅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如何做大做強?突破口在哪里?

從大量的園區產業集聚發展實踐來看,廣梅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做大做強,既需要產業鏈與產業集群的技術支撐,同樣需要在政府服務、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強化制度支撐,創新體制機制。

推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壯大,改變源于一場看似普通的園區座談會。

以問題為導向,廣梅產業園定期召集有訴求的企業召開座談會,面對面傾聽企業訴求,同時對企業訴求落實情況實行臺賬管理,采取“周匯總、月通報”的方式開展督查督辦,扁平化、一站式解決企業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今年年初,我作為企業代表參加了園區座談會,把心中關于行業領域政策的困惑提了出來,沒想到和園區主要負責人一拍即合,促成園區馬上啟動相關工作。”董靈敏說,自己當時頗感意外。

隨后,園區把生物醫藥作為試點,以用戶思維開展制度創新,引導龍頭企業參與園區扶持政策制定。

“沒想到,更沒想過,我們企業能夠作為園區扶持政策制定的參與者、建議者。”董靈敏認為,這充分體現了園區對企業發展、對產業集聚的重視。

一頭,廣東科倫藥業積極與園區生物醫藥企業進行交流溝通,還特地組織和周邊城市的同行進行交流,搜集各類政策文件。

另一頭,園區結合現有產業政策,不斷篩選出符合廣梅產業園區生物醫藥企業的優惠政策,并結合廣梅產業園發展規劃進行科學細分,力促政策出臺能落地,能見效。

不久后,一份帶著廣梅產業園特色的《實施辦法》出爐,對生物醫藥企業在創新研發、成果轉化、新上項目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吸引生物醫藥企業入園抱團發展。

“提升園區產業政策協同水平和綜合競爭力,集中資源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端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林滿山表示,《實施辦法》適用于梅州高新區內從事生物醫藥相關領域研發、生產等生產經營活動,具有健全的財務制度、實行獨立核算的企業和園區決定的其他支持對象。

一場普通的園區座談會促成引導龍頭企業參與園區扶持政策制定這一舉措落實,正是廣梅產業園全力打造企業滿意的園區服務品牌,打造懂企業、懂市場陽光園區的生動注腳。

“龍頭企業參與制定的園區扶持政策,更加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同時結合了企業的發展需求和發展難題,有效解決企業發展之需,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董靈敏認為,在這一過程中,企業既是貢獻者更是受惠者。

類似通過園區座談會解決企業訴求的案例,在廣梅產業園并不鮮見。

今年以來,園區累計召開座談會8次,收集企業訴求43項,目前已完全辦結41項,需要長期推進的2項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企業反饋滿意率100%。目前已基本沒有企業通過座談會反映訴求,數字減少的背后,是園區優質服務、靠前服務、精準服務的結果。

理念之變

新制度催生新動能

面對疫情影響和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今年1—10月,廣梅產業園工業總產值比增29%,規上工業增加值比增24.4%,實現逆勢上揚。

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廣梅對口幫扶的大力支持、園區產業契合梅州生態資源稟賦以及園區營商環境激活市場主體活力。

“園區立足梅州資源稟賦和現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林滿山介紹,在廣州市國資委專項獎補政策的支持下,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加大溝通協調服務力度,合力推動包括珠江啤酒在內的8家廣州國企13個項目落戶廣梅產業園,引領帶動法國圣戈班等世界500強、央企、外企和上下游配套企業31家集聚落戶。

在不斷變化中謀發展,在不斷創新中激活內生動力,當前的廣梅產業園正以制度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

《實施辦法》出臺后,廣梅產業園的生物醫藥產業有何新突破?飲上“頭啖湯”的廣東科倫藥業最有發言權。

“科倫藥業通過該政策爭取到產值超1.5億元的5個新藥品生產許可,后續5個品種新藥正在立項,同時引入了德國費森尤斯醫療合作腹膜透析液生產項目。”董靈敏說。

“簽約儀式順利舉行。”12月1日,廣東科倫藥業與世界500強、全球最大的透析產品供應商費森尤斯醫療合作共建腹膜透析液生產項目在廣梅產業園舉行簽約儀式,同步簽訂生產項目入園協議。

一個是梅州本地知名醫藥企業、華南地區最大的輸液專業制造商,一個是世界500強、全球最大的透析產品供應商,此次合作既是費森尤斯醫療對廣東科倫藥業的品質肯定,更是對梅州制造的肯定。

“在項目洽談過程中,梅州市委、市政府對項目的推進和服務,給予了企業滿滿的發展信心。”費森尤斯醫療大中華區總裁陳玉剛表示,廣東科倫藥業是費森尤斯在中國第一家委托生產項目的企業,未來將謀求更多合作機會。

按照規劃,該項目預計總投資2.4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1.2億元,建設兩條腹膜透析液生產線,年產能可達1500萬袋,預計產值2億元,實現新增就業300余人、稅收1500萬元。

從過去園區定優惠政策,企業對標申請,紅利落地效率低,到如今企業直接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獎補政策訴求,園區根據實際量身定制,確保紅利高效落地。園區從單向出政策到政企聯動,不僅有效增強招商魅力,推動幫扶成效提質升級,也在倒推企業加快發展理念之變。

從內容來看,《實施辦法》主要內容共八條,除去頭尾常規性的內容外,重點內容被放在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分別為支持創新研發、鼓勵成果轉化、支持上新項目。

其中,鼓勵成果轉化方面,支持企業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對于率先在全國前三名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化學藥制劑品種,每品種給予200萬元資金支持。對其他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每品種給予100萬元資金支持。

“資金支持并不算多,但給予我們企業的是一種發展的信號,發展的信心。”董靈敏認為,這必將極大推動廣梅產業園區生物醫藥相關領域研發、生產等生產經營活動,推動廣梅產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

服務之誠

園區提質帶動招商

11月8日凌晨,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廣梅產業園深夜的寧靜。

園區迅速啟動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快速推進“平戰轉換”,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并設立綜合協調組、物資保障組、后勤服務組等20個功能組,建立起完善的疫情防控現場指揮架構,260多名工作人員全部下沉一線,以精細化管理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居民、對企業的影響。

“我們公司的生產沒有受到影響,這離不開園區的擔當作為,保障了生產物資運輸。”董靈敏說,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防控對企業的影響,園區第一時間成立現場工作專班,堅決守住“保”的底線,落實“白名單”制度,為重點企業辦理車輛通行證,確保事關產業鏈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點企業生產不停止、物流不中斷。同時,堅決筑牢“穩”的基礎,全力支持、指導符合防疫要求的企業進行全封閉生產。深入走訪調研,及時召開座談會,面對面了解企業困難訴求,建立問題和困難臺賬,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突出,經濟運行穩中有變,仍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

年初,梅州市高規格召開全市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會上明確提出發展實體經濟要政府和企業一同發力,職能部門需要做到優環境、給政策、搭平臺,企業要狠抓自主創新、促進集群發展、樹牢企業家精神。

作為穗梅產業共建主戰場和梅州蘇區振興發展核心引擎,廣梅產業園是梅州園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如何更好用好廣梅對口幫扶力量,發揮廣梅產業園這一平臺作用推動梅州實體經濟發展,答案離不開以“用戶思維”為引領的營商環境建設。

“深入實施領導干部掛鉤聯系企業制度,定期召開企業座談會,扁平化、一站式解決企業訴求,按照能簡則簡、能快則快的原則,部門聯動并聯審批,法定時限要求外審批事項一律24小時內辦結。”林滿山介紹,園區120多名領導干部全部下沉對接服務企業,掛鉤領導每月至少2次到企業走訪調研,及時收集掌握并幫助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堅持“逆向思維”和“協同思維”,靠前服務高效解決企業訴求。廣梅產業園清晰認識到不能只為了制度創新而創新,也不能創新制度后不抓落實,必須做到相輔相成,做到二者融合推進,最終落腳點落在發展上,落在梅州紅色蘇區綠色發展的藍圖中。

變企業“跑腿”為園區部門“跑腿”,廣梅產業園切實解決企業“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堵點問題,這也成為項目落地的最強助攻。

今年1—11月,廣梅產業園招商項目數量和質量均大幅躍升,項目數比增156%,計劃投資額是去年的8.6倍。園區累計引進23個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45.9億元,達產后預計年產值85.5億元、稅收2.3億元。

從數據方面分析,以用戶思維抓產業,以政策激勵促發展,既是廣梅對口幫扶帶來的新氣象,更是梅州市“全面激發內生動力 狠抓發展第一要務”的有效實踐。

堅持“項目為王”的理念,以優質服務取勝,以優質服務贏得企業青睞。當前,廣梅產業園積極從投入思維轉向產出思維,積極引進“打糧食”項目,稅收剛性考核,出臺中介招商獎勵辦法,利用中介機構信息優勢、人才優勢開展招商,提高招商精準性和有效性。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