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兩京制度,哪怕是太子朱標不去世,也必然會遷都北方

日期:2022-12-27 11:16:08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朱棣遷都確實是大手筆,既有天子守國門的考慮,更有對前朝歷代教訓的深刻認識,因為漢民族只要是南遷的,沒有一個不是最后被北方政權滅掉的,即使南朝時代有劉裕這種超級猛人能夠收復兩京,也沒辦法守住。后來的桓溫也收復過洛陽,甚至后來的靖康之亂,后金兵北撤后,宋朝也不敢再遷回汴京,還有端平入洛,這一出出一幕幕漢民族最后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被征服的命運,簡直就像是天命似的。

只要南遷就根本沒辦法收復故土,就是收復了也無法守住,所以朱棣就是有鑒于此才力主定都于九邊之地的幽州,甚至不惜殺人立威來堵塞反對者悠悠之口。但是,他更沒想到,二百多年后,他的子孫,會以一鍋端的形式被異族滅掉。也正是由于有這么個現成的靠近北方老家的首都,和已經被馴化了二百多年的帝國格局和心理,讓女真以區區二三十萬的人口數量統治龐大帝國。

北方平原,尤其是邊鎮,雖然經濟條件落后,但那里有燕、秦要塞化的底子,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機動突防和反屯兵作戰、封鎖非法農、金產品外流有著絕對優勢。而且北方區域農業潛力雄厚,交通便利。北京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沒有足夠承擔大型都市上下水系統的水系和周邊區域的農業條件,但把通南的官道修好后,物流也就不成問題。

惡劣的氣候條件會讓王族生活嚴重不便,一般沒有幾個王族能去克服這件事,可見朱棣是個硬核的君王。在軍事地位上,北方有著自然優勢,有糧有馬,只要能先于南方勢力控制黃河下游及河套,就不怕屯兵嘩變。南方勢力在內訌的時候,屯兵北方的官軍就可以一點點的良心循環噶韭菜,這個例子已經在古代出現很多回了。南方因為人口密集(歷史原因),經濟流動比北方更加密集、復雜,人和人打交道頻繁的時候,商業行為的比例就會增加,這樣各方集團的利益對立就變得非常明顯和劇烈,因此南權往往內斗極其嚴重。當小集團的利益可以凌駕于執政者的利益至上時,這政權也差不多了。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