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制度太靈活,標準不明確
有些企業的制度則是沒明確標準,執行過程完全靠員工的悟性,靈活度太大,造成不同的人執行效果完全不一樣。實際的管理顯得比較混亂。
無規矩不成方圓,但不能讓制度成為企業發展的枷鎖
那么制度到底應該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比較好呢?結合我多年的管理經驗和企業咨詢服務經驗,我覺得好的制度體系應該做到這幾點。
第一、針對關鍵控制點的制度一定要全面
所謂關鍵控制點就是跟人、錢、質量、安全、流程、效率有關的點,這些要求必須全面。而無關緊要的則不需要面面俱到。畢竟從精力角度,都是有限的,不能什么事情都管,首先還是抓核心、抓關鍵點。這些管控好了,制度的作用能夠得到有效發揮,企業就不會出現大的風險和問題。當主要點都管控好后,再逐步拓展到更深更細的點上。
第二、標準明確、流程簡化
各種業務流程能簡化則簡化,這樣能夠節省不必要的浪費和溝通等非增值環節,把精力投入到主要點上。不要為了寫制度而寫制度,制度做出來最終的目的是要實施的,如果制度不能被員工理解和執行,那么制度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好的制度一定是業務流程清晰簡潔,標準明確的,干什么,誰來干、怎么干、干到什么結果、如何監督考核,這樣員工才能清楚的知道公司的要求。并且有明確的標準,任何人都按統一標準執行,結果就會向好的趨勢發展。否則就會出現因為理解偏差、要求不明等造成實際工作無法有效落實。
第三、制度是為了執行的,一定要讓員工看的到
我見過不少企業,問的時候什么制度都有,可是就是找不到。各部門、現場找不到,負責文件管理的部門也找不到。有的企業呢制度很全,寫的也很好,但編寫完成后裝訂好往文件柜里一放就結束了,現場人員根本看不到。結果可想而知了,員工連制度都看不到,對里面的要求肯定是不清楚不知道了,那么怎么能要求員工執行呢?
企業和管理者一定要讓員工能及時拿到制度,并且要組織員工學習,掌握制度的要求,這樣才能去執行。可以紙質版下發,讓員工簽收和留下學習記錄,也可以利用網站、OA系統等電子傳遞。途徑有很多,目的就是員工可以隨時去查看跟自己工作有關的制度要求。
第四、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動態完善
不少企業的制度寫完就一直用著,有些能沿用很多年。如果說相關要求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管理上是有效果的,延續是應該的正常的,這就是企業多年經驗的積累,好的應該保留。但事實上,隨著公司及業務的發展,很多要求都不適用了,一直不改,對實際業務開展就會造成很大影響。舉個最簡單的例子,10年前業務人員出差的住宿和吃飯標準定80元/天,這個沒問題,但現在還是這個標準,就算是最一般的小縣城都很難找到合適的住宿吃飯的地方,造成很多業務人員就不愿意出差,因為一出差自己就得貼錢,每次出去都要想方設法的從公司找回來彌補虧空,精力都放在這上面了,誰還專心搞業務呢。
所以說,制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結合實際的企業情況和市場情況及時調整優化,確保制度適用新的管理需求和要求,這樣才會不斷的完善,形成有效的可落實的制度體系。至少每年年底或最多不超過兩年要針對制度的實用性、合理性做一次綜合的評審,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修改完善。
無規矩不成方圓,但不能讓制度成為企業發展的枷鎖
最后,制度就是一個企業的基礎和核心,有時候就是企業的競爭優勢,管理者們和寫制度的人要重視起來,制度的編寫修訂都是有明確目的和標準的,不能為了寫制度而寫制度,一定要想辦法讓制度落地和執行,那樣編寫制度才有意義。一定要記住,制度是為企業經營發展服務的,是企業的行為準則和規范,而不是企業發展的枷鎖和桎梏。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