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擴大長學制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招生規模”讓楊應政感到振奮。
楊應政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教育部門可根據技術學校發展情況,探索出一套與學校發展目標一致的人才建設體系,包括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做到精準“引”、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聚焦人才“引育留”,精準擬定引才需求。
眼下,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適應性和吸引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已成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基礎之一。其中,農業職業教育同樣不容忽視。
培養“懂農業、有文化、技術高、會管理、善運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是現代化農業人才建設的迫切需求,也是破解“三農”問題,提高農業農村勞動生產率、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
浙江省人大代表、嘉善縣美華水產養殖場場長楊珍 受訪者 供圖
浙江省人大代表、嘉善縣美華水產養殖場場長楊珍直言,目前農業職業教育認同度低、生源差、“愛農”思想教育不夠、人才流失嚴重等成為明顯短板。
針對上述問題,楊珍認為,需要構建系統化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農業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融合發展勢在必行。
楊珍建議,打通和拓寬各級各類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空間和發展通道,滿足“三農”發展對不同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從辦學體制、運行機制、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改革創新;健全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和職業培訓制度,形成多主體參與的辦學體制。
“要以現代農業產業技術技能標準體系為結合點,圍繞解決農業生產中的現實問題,探索‘農科教融合、育訓創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更好賦能鄉村振興。”楊珍說。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完善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支持政策,深化職業技能培訓”“建立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機制”……翻閱政府工作報告,今后五年的規劃透露出浙江加強保障、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的決心。
針對報告中提出的“深化區域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浙江省人大代表,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黃潛深有感觸。
黃潛直言,目前職業教育中學校辦學條件設施設備亟待改善、校企合作“作而不合”、產教融合“合而不融”、保障機制缺乏統籌與協調等問題仍比較普遍。
對此,黃潛建議,切實保障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建立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確保職業教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優化有關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相關地方性法規,從制度層面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撐。
“建立健全具有地方特色職業教育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職業教育學校、專業、課程等建設標準,完善教學、實習實訓和學徒制培養等基本規范,加強質量評價和財政稅收保障機制建設,推動職業教育更好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黃潛說。(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