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為何大多短命,不及太監長壽?你看看嬪妃的“侍寢制度”

日期:2023-01-20 11:24:34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設立這個官職的初衷是,防止一些心術不正的人和妃嬪勾結,玩一些貍貓換太子的把戲。如果那個妃嬪說自己懷孕了,只要和記載對的上,那就是真的懷孕,否則會犯欺君之罪。

你想想,你跟你老婆結婚后生了一個孩子,而十八年后孩子長大成人時,你老婆告訴你說其實你不是孩子的親爹,你是不是很怕?

皇帝也怕,血脈被斷倒在其次,如果傳錯位,不小心自己的江山就被奪了,天底下還有比這更悲催的事情嗎?

因為待寢制度的出現,使得皇帝們懸著的心可以安定了下來,不過具體來說,皇帝喜歡誰,想臨幸誰,這可是皇帝自己的事情,就連皇帝的母親皇太后也管不了。

明武宗朱厚照,非常喜歡享受,公然在宮中和宮女太監玩cos(角色奮勇),還偷偷跑出去到民間調戲婦女,于是一次落水后身體就不行了,病死。

明光宗朱常洛,被老爸壓了十幾年,好不容易老爸死了,當上皇帝,登基大典后就一頭扎進后宮中,甚至一個晚上“夜御七女”,并且后期已經沒有快感,出現了陽痿狀態。

這還不夠,光宗直言道:“我玩的還不盡興”,于是服用春藥助興,史書記載:

“是夜,連幸數人,圣容頓減”。

第二天就下不來床了,不久后病死,這是真的“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明光宗朱常洛

所以可以看到,有的時候皇帝短命就是因為太好色。但也有一些皇帝能夠做到節制的,比如明孝宗朱佑樘,孝宗一輩子就只有張皇后一個后宮,后來幾位妃嬪還是因為皇后的勸說下,為了多生育皇子(孝宗和皇后育有一子)才納的。

但就是這樣,節制的明孝宗也是英年早逝了,他是處理朝政累的,

負責待寢記錄太監都跟在皇帝身邊,不以皇帝意志為左右,明神宗朱翊鈞有次喝多了酒,就把宮女給“強奸”了。

皇帝的事情不能叫做強奸,叫做臨幸,我覺得強奸這個詞比較符合當時宮女的處境,大家也方便理解一些,所以就用了這個詞。

事后宮女懷孕了,明神宗還不認賬,太后讓起居注(明清兩代負責記錄皇帝言行記錄的官職)一查,和宮女懷孕的時間一對上,這才真相大白。

于是皇帝又多了個老婆,想逃也逃不了。待寢制度還有這個功能,大家沒想到吧?

皇帝們一般都早婚,結婚的年齡是15歲,很早,這個時候還身體沒發育成熟。不過結婚之前必須先找宮女“試婚”,也就是和宮女試一試那方面的能力。

明神宗

以前的性啟蒙開始的普通比較晚,民間直到男女雙方大婚前父母才會告訴他們一點性方面的知識。皇家相對條件優渥一點,但試婚的時候要有人看著(這個猛)。

這個人指的是16名宮女和2名太監,想想都知道皇子的心理陰影有多大了,而且試婚的宮女不只有一個,足足有八個。

確立制度的人也是好心,防止皇子行房的時候手足無措,亂了皇家禮儀。宣統皇帝溥儀沒有后代就是因為年幼的時候跟宮女們玩的太過火了。

清朝起居注

皇帝們短命,多半是自己不節制欲望,待寢制度只是服務于皇帝的,約束皇帝的后宮行為(事實證明有的時候并沒有什么用)。

不過太監們因為去勢,對這方面沒有欲望,再加上會養生,所以比皇帝壽命長也就不奇怪了。

正如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沒有什么東西能永遠存在。”

皇帝也一樣,自從溥儀退位,皇帝和待寢制度已經消逝在歷史長河當中去了。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