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冊制跑步落地!以信披為核心的新監管制度成為規范市場“壓艙石”,這些板塊或“狂飆”

日期:2023-02-19 11:19:12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在深交所方面,優化發行承銷定價配售機制,確新股發行價格、規模主要通過市場化方式決定,保留直接定價方式,新增定價參考上限。當主板發行網上申購倍數較高時,繼續保持新股發行整體向網上投資者傾斜,同時適度調低網下向網上回撥比例,平衡不同投資者合理訴求;完善受理環節的程序和時限要求,新增首發、再融資、重組等申請受理階段延期補正安排,將相關工作底稿提交時間由5個工作日延長至10個工作日,為中介機構履職盡責提供必要便利。

方正富邦基金表示,目前全面注冊制的發行上市審核機制與現有的科創板、創業板情況相似,保持交易所審核、證監會注冊兩個環節的審核注冊架構;同時,進一步改進主板交易制度,一是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二是優化盤中臨時停牌制度;三是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納入融資融券標的,優化轉融通機制,擴大融券券源范圍。但本次改革并未放開主板10%的漲跌幅限制,維持現有投資者適當性要求。

然而,關于“此次改革并未調整主板的日漲跌幅限制”的安排,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李峰表示,“考慮到主板投資者背景最多元化,對市場的專業化程度參差不齊,沒有貿然放寬漲跌幅限制也是目前情況下對投資者的一種保護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為做好新舊規則過渡與業務銜接,確保改革平穩落地,滬深交易所將于2023年2月20日至3月3日,接收主板首發、再融資、并購重組在審企業申請,并按在中國證監會的審核和受理順序接續審核;自2023年3月4日起接收主板新申報企業申請。科創板、創業板申報受理和審核工作正常推進。

全面注冊制的“帷幕”正式拉開

經過4年多的試點,A股進入全面注冊制的“帷幕”正式拉開!

自2018年11月5日,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后,注冊制改革進入啟動實施階段;次年7月22日,首批科創板公司上市交易;2020年8月24日,深交所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揭牌開市,并同步試點注冊制。

2023年2月1日,證監會官網宣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標志著股票發行注冊制將正式在全市場推開;2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標志著注冊制的制度安排基本定型。

回顧我國注冊制改革的過程,股票發行審核制度經歷從核準制到注冊制的重大轉變。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轉變不僅是審核主體從證監會轉為證券交易所,更是把選擇權交給市場。

“全面注冊制下市場監管重點轉變了,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制度成為規范資本市場的‘壓艙石’”,光大證券有關人士表示。

據不完全統計,注冊制試點啟動以來,A股上市公司數量由3500余家增至當前的5000多家。匯豐晉信基金宏觀及策略師沈超表示,IPO市場規模從原先1000億元-2000億元提升至5000億元-6000億元,說明A股市場中新經濟的比重進一步攀升。同時,可投資標的豐富性提升,也帶動了A股市場活躍度改善,全市場成交額從注冊制試點前4000億元-5000億元提高到8000億元-10000億元。

“總的看,試點注冊制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是成功的”,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試點注冊制的主要成效包括探索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的注冊制架構,而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將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嘉實基金指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是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客觀要求。隨著資本市場改革加速,全面注冊制是重要主線,并將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對成長型創新型企業的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促進優勝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重塑資本市場生態,激發資本市場的活力和企業競爭力,對助力中國實體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更好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都具備積極意義。

實行注冊制絕不意味著放松質量要求

“全面注冊制實施,市場生態或發生較大變化,上市公司數量會大幅增加,當然退市公司也會增加,但更多的優質公司將受寵”,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接受中國財富網采訪時表示。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A股僅有220余家上市公司退市。究其原因,在公司退市的背后,是核準制下入口端的高門檻衍生了出口端的退市難。

如今,在全面注冊制的背景下,企業上市標準持續優化的同時,多元退出渠道也正在逐步暢通,如強制退市、主動退市、并購重組、破產重整等。

光大證券認為,退市制度是注冊制優勝劣汰市場業態的必要保障,是提升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重要舉措。

“注冊制和退市制度相輔相成,將打造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市場篩選機制,防止‘劣幣驅逐良幣’。”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

此外,景順長城基金副總經理陳文宇表示,監管層強調“實行注冊制,絕不意味著放松質量要求”。從中長期來看,全面注冊制將對A股的生態形成深遠的影響,隨著上市效率和規模的提升,后續退市制度也會進一步優化和健全,“寬進嚴出”的機制下,過往上市公司的“殼價值”極大被削弱,從而推動上市公司優勝劣汰以及A股市場形成價值投資導向。

除了讓企業的退市機制更暢通,浦銀安盛基金表示,在全面注冊制的背景下,具備深厚投資研究能力積累的機構投資者將有更多機會發揮其價值發現的專業能力,A股投資者結構也有望進一步機構化和專業化。

全面注冊制主要利好券商和創投相關板塊

業內人士表示,注冊制的推進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意味著操作難度不斷加大。據不完全統計,以美股和港股為例,實行注冊制后,美股個人投資者占比從注冊制前的91%逐步縮減至目前的6%,港股目前的散戶占比僅為20%。換句話講,注冊制的啟動也是去散戶化的開始,因為注冊制會直接放大散戶投資者缺乏專業知識以及風險辨別的能力。

華泰柏瑞基金認為,在全面注冊制市場中,堅持價值投資理念,通過專業化、標準化的資產配置工具參與市場,或許是作為普通投資者較好的選擇。

“全面注冊制改革啟動,券商直接受益,尤其是經紀業務和承銷業務重大影響下,有望提振券商業績”,郭一鳴表示。注冊制還對創投概念股以及穩定性強的優質藍籌股非常利好。

2月1日我國正式啟動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當日,券商板塊尾盤直線拉升。截至2月1日收盤,紅塔證券漲停,湘財股份漲超6%,國金證券、國信證券、東方財富等跟漲。

來源:同花順

對于利好行業,沈超表示,全面注冊制主要利好券商和創投相關板塊,券商投行業務有望有益于融資規模提升,經紀業務有望受益于市場擴容和交易活躍度提升,創投企業有望受益于項目IPO機會提升。從長期來看,更多符合產業升級趨勢的新經濟公司或將為A股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豐富的投資機會。

銀華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王帥表示,全面注冊制改革的重點是滬深主板,改革后主板要突出大盤藍籌特色。從板塊投資來看,隨著全面注冊制落地,企業一二級融資循環更加通暢,券商作為連接一二級市場的重要主體,深度參與企業的發行、定價、承銷、上市等環節,或將提振券商投行和PE等業績。

華創證券表示,全面注冊制下,看重投行業務與資本業務協同,一要看跟投制度未來走向,二要看交易業務發展情況,三要看組織結構調整進度。由于資本金重塑投行業務關系,科創板注冊制改變IPO業務收入構成及初始投入資金,衍生業務發展也帶來“投行+資本中介”新機遇。

投資者還需要關注的重點在哪里?

德邦證券最新研報表示,全面注冊制后,主板發行上市條件更加包容,但是投資者還須關注三個方面,一是相關監管對于企業信息披露將更加嚴格,對于退市制度也將趨嚴管理;

二是此前上市公司所謂的“殼”價值也會進一步下降,績差股的炒作風險進一步升高。從中長期來看,對于一些企業,維持上市地位的成本反而會大于潛在的收益,主動退市、上市公司并購退市會逐漸變多;

三是配套提升股票異常交易監管透明度和規范性,提升監管精準度,有利于明確市場預期,減少對交易的不必要干預,對于重點監控對象從嚴從重處理,防范交易風險。

王帥表示,普通投資者應注意兩方面風險,一是新股破發風險,注冊制下新股發行取消了對發行價格的限制,并交由市場來決定,打新風險或將大大提升;二是個股邊緣化和退市風險,注冊制設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隨著個股數量的增多,資金分流在所難免,部分績差股可能會因流動性不佳而被邊緣化甚至退市。

來源:中國財富網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