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調和期”派駐式調解工作室自設立以來,調解員積極做好離婚糾紛調處工作,共對1143對夫妻進行婚姻疏導,受理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推送調解離婚案件138起,成功調解99起,調解成功率72%,調處滿意率100%,有效阻止盲目離婚、賭氣離婚,使一些面臨解體的家庭重歸于好。
強化部門協調聯動
打造調解服務矩陣
宿遷市在推進“冷靜期”轉化為“調和期”,促進離婚糾紛快速、成功調解,維護家庭穩定時,注重強化部門協調聯動,打造“冷靜期”調解服務矩陣。
該市司法局副局長邱耀久告訴記者,宿遷市建立“調和期”部門聯動協調機制后,各部門形成工作合力,調解成效不斷提升。
為避免離婚糾紛引發暴力沖突或刑事案件,該市建立聯防聯控機制,要求民政部門、司法行政機關在處理離婚糾紛過程中發現矛盾糾紛有激烈沖突,可能引發“民轉刑”或個人極端暴力案事件的,及時將情況通報公安機關介入處理。對因出軌、家庭暴力、虐待等引發的離婚糾紛,調解不成功的,引導受害方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幫助其通過訴訟維護權益。
結婚近20年的沭陽縣某鄉鎮村民張某、姜某,育有兩個男孩,其中大兒子已上大學。為了給兒子籌集學費,妻子姜某夜以繼日地上班、加班,到月底結賬時,等來的卻是一張張欠條。原來,姜某辛辛苦苦掙的工資都被丈夫拿去還賭債了。
自從丈夫賭博成癮后,姜某便想離婚。2022年9月,她到沭陽縣婚姻登記處申請離婚,案件被推送到沭陽縣“調和期”調解工作室。調解員一方面勸說姜某珍惜夫妻20多年的感情,繼續給對方改過的機會;一方面與張某談心,向他宣傳賭博危害以及禁止賭博有關法律法規,并通過現實生活中因賭博走上犯罪、導致妻離子散的典型案例,引導他戒掉賭博惡習。
其間,調解員還向當地派出所、司法所通報情況,加強對張某的教育管理,經過調解員、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員反復溝通,張某表示一定戒掉賭博惡習并寫下保證書,姜某也表示“反正還有一個月的冷靜期,看他表現”。一個月后,姜某撤銷了離婚登記。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
不斷提高調解質效
為切實做好“冷靜期”轉化為“調和期”離婚糾紛調解工作,宿遷市還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離婚糾紛調解,積極吸納老黨員、老干部、老軍人、老模范、老教師、心理專家以及“兩代表一委員”,特別是社區婦聯組織人員作為調解員,提高離婚糾紛調解成功率和社會影響力。
根據離婚糾紛調解工作特點,該市司法行政機關、民政部門和婦聯組織將離婚糾紛調解培訓納入年度培訓計劃,設置培訓課程,組織社會力量調解隊伍開展法律政策、倫理道德、家庭美德、專業知識和調解技能等培訓,通過集中視頻授課、以會代訓、研討交流、案例評析、旁聽庭審、跟班學習等不同形式,提高他們的調解能力和水平。
“社會力量參與離婚糾紛調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市30%以上的離婚糾紛案件由社會力量成功調解。”宿遷市司法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處長王彩霞介紹。
2022年12月,泗洪縣龍集鎮龍集居委會居民張某因為家中的錢都由丈夫韓某保管,認為自己在家中沒有地位,提出離婚。龍集鎮鄉賢、退伍軍人、共產黨員孫保頂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到韓某家走訪、了解,做好調解工作。
原來,韓某在本地一家養殖場打工,常年很少回家,家里的事情也很少過問,可錢財都由他保管,家中小孩讀書、家人看病、生活瑣碎支出等費用,張某都得向丈夫索要。張某感覺很委屈,要求家里的錢一人一半保管,而韓某總是以張某雙目失明、保管不安全為由拒絕。
孫保頂詳細了解事情起因后,從婚姻法角度對韓某進行普法教育,讓韓某尊重妻子的權利。經過孫保頂反復說理說法,韓某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悖于道德倫理和法律法規,當場向妻子認錯,并拿出1萬元給妻子作為平時零花錢,并表示痛改前非,今后會經常回家看望妻子和孩子,保證妻子有一定的零花錢。張某也原諒了丈夫,放棄了離婚想法,一場家庭風波就這樣平息了。
來源:法治日報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