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稅收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基本每一個改朝換代都跟土地兼并脫不了干系。劇中張居正推出的一條鞭法,由于人亡政消,反對力量太頑抗,最終也沒有拯救明朝。
那么歷朝歷代,土地政策制度都有怎樣的演變呢?
原始社會時期,由于生產力的低下,糧食產出效率低下,所以無論是母系氏族公社時期,還是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推行的都是土地公有制。這種土地公有制,是指土地為氏族部落所有,而且就連生產工具也是氏族內部共有,同一氏族的百姓便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收獲,然后共同分配食物。
到了西周,天下土地皆歸周天子所有,即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分封制是井田制的基礎,隨著分封制的瓦解,國有井田制也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
先秦時代:秦國在商鞅變法后,更是“廢井田、開阡陌”、“民得買賣”,徹底承認的土地私有,且允許百姓私自買賣土地。
秦朝:黔首自實田。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于秦王政三十一年(前216年)推行“黔首自實田”,即朝廷承認土地私有,土地私有者則要如實向官府呈報土地占有的數額,朝廷則在核實后以此作為征收田賦的依據。
西漢:編戶制度。該制度雖是一種戶口登記制度,但同時也是一種賦稅制度。由地方官府進行人口登記,詳細登記每戶的人口、年齡、性別、土地財產等情況,可依次作為征收賦稅的依據。
南北朝:均田制。歷經三國兩晉,到北魏時期,由于戰亂導致大量土地荒蕪,于是北魏在原有私有制的基礎上,對于這些荒蕪土地推行公有制,這便是“均田制”。所謂“均田制”,便是將這些荒蕪土地按照人口分給百姓,百姓則向朝廷繳納賦稅,并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唐朝:兩稅法。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但由于土地兼并的盛行,以及“安史之亂”后國家喪失了控制戶口和田畝賬冊的能力,于是唐德宗在宰相楊炎的建議下頒布兩稅法,簡單來說,就是中央朝廷確定稅收總額,各地組織征收,每戶則按照資產和田畝數量交稅。該稅法為后世所繼承,一直到明朝的“一條鞭法”。
宋朝:方田均稅法(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時,為了解決各地田賦不均、稅戶隱田逃稅的情況,開始推行方田均稅法。該制度分為方田和均稅兩部分:方田就是每年九月至次年三月,由各地縣令派人丈量土地,按照地勢和土質將田地分為五等,并按照地的等級和各縣原來的租稅額分派定稅;均稅則是對丈量完的土地重新定稅,要求良田稅重、瘠田稅輕,并對沒有生產的陂塘、道路、溝河、墳墓、荒地不征稅,且本縣的稅收總額不能超過配額的總額,以確保稅負的均衡。
明朝:一條鞭法。明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日益嚴重,地方豪強強占百姓土地,并利用各種手段規避納稅,為了確保朝廷稅收,“一條鞭法”出世,該稅法由桂萼于嘉靖十年(1530年)提出,后經張居正于萬歷九年(1581年)推向全國。新法規定:將各州縣的田賦、徭役和其他雜稅歸為一條,合并征收銀兩,并按畝折算繳納,如此極大方便了征收稅款,同時防止了地方官員的作弊。
清朝:士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所謂的攤丁入畝,又稱作攤丁入地、地丁合一,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賦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清朝政府從“一條鞭法”等政策中吸取精華,將歷代相沿的丁銀(即人頭稅)并入田賦征收,廢除了中國兩千多年人頭稅,等于是丁稅都從田里出,田多多交,田少少交,沒田不交。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此政策是指官員地主(士紳階層)也必須繳納賦稅,與百姓一同,這等于是廢除官員、地主士紳們的免稅特權。
土地問題和特權階層問題是封建王朝繞不開的宿命。一個王朝的覆滅往往是從土地兼并開始的,王朝建立初期,百廢待興,大規模的戰爭消耗了大量人口,人少地多。為了恢復經濟發展,政策一般輕徭薄賦。而且國家初建,新興的官僚利益集團才處于起步階段。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影響,在王朝初期的黃老之治下,一般都會有段“文景之治”的社會“甜蜜時期”。
隨著官僚集團的壯大,土地兼并和財產隱匿開始出現,地方和中央政府的財權博弈到了新的高度,這個階段階級矛盾的突出,賦稅加重。加之人口增長的速度大于生產力發展的速度(馬爾薩斯人口陷阱),人均田地財產下降和賦稅加重的雙重打擊下,王朝能改革的酒續一口“中興”之命,沒有改革成功打壓利益集團的,則面臨覆滅危機。
循環往復,直到新中國成立,在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土地公有制,極大的節省了統籌成本,人民公社制度也幫助共和國走過了最難得路。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國際形勢變化,包產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即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前提下解放了生產力,提高農民積極性,又歷史性的創造了土地“三權分立”,達成了共有和私有的平衡點,所有權國有,使用權私有,經營權可以轉讓。偉大的舉措!
時代在變化,隨著近20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鄉二元結構差越發明顯,由于農業生產的收益低下,農村年輕人口大量外出務工。農村出現了大量閑置的田地。在城鎮化的浪潮之中,土地政策正迎來新一輪的變革,基礎農田改造,集體土地入股投資村辦企業,統一耕種,統一收成,按勞分配,按地分配的新模式,或許正慢慢到來。
《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挺好看的,強烈安利給大家。
END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