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推動養老財富儲備發展,完善個人養老金制度,賬戶里的資金既可以自己管,也允許交給專業投資機構管理;并適當減免投資收益稅費,若有急需可隨時取出,收取少量管理費。”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兼商學院代理院長金李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解冬認為,要完善個人養老金賬戶提取的流動性功能。打通第二、第三支柱賬戶轉換功能,將第二、第三支柱稅收優惠統一或合并計算,未加入第二支柱的勞動者可疊加企業年金4%稅收抵扣額度。
豐富產品擴大可投資范圍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的滿足不同投資者偏好的金融產品,參加人可自主選擇。
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顯示,截至目前,有關監管部門按照安全規范、側重長期保值增值等要求,批準了137只公募基金、19只商業養老保險產品、18只理財產品、465個儲蓄存款等個人養老金投資產品。
多位代表委員認為,可以進一步拓寬個人養老金的投資范圍。馮藝東建議,在現有基礎上兼顧流動性、收益水平與風險控制,增加非養老目標FOF、公募REITs、公募基金投顧等投資品類,暢通養老金配置權益類產品渠道,促進實現退休收入保障目的。
全國政協委員、上交所總經理蔡建春表示,綜合考慮我國養老保險制度與證券市場特點,希望有關部門將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可投資產品類別,擴大個人養老金可投資范圍,使廣大人民群眾可以通過長期投資更好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
蔡建春認為,養老金的投資收益表現是國家養老基金投資管理制度優越性和可行性的重要體現,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是養老體系能夠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引導個人養老金配置指數基金,對于促進個人養老金制度長遠發展、提高長期總體收益水平、培育市場“耐心”資本具有重要意義。
李民斌建議,允許個人養老金納入香港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讓民眾可透過香港的金融平臺,擴大投資選擇,達到投資高收益、低風險優質資產的目的。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