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群體占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的大多數,促進這些青年群體就業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別是今年以來,青年失業率一度達到19.9%的峰值。這既有周期性波動的原因,也從側面反映出吸納青年就業較多的第三產業恢復緩慢。另外,還有線下招聘受阻的因素。
怎么破解?從“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到大中城市聯合招聘、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從民營企業招聘月,到搭起國企與畢業生橋梁的國聘行動,截至今年9月,各地已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近12萬場,發布各類崗位信息超過1億條。與此同時,線上招聘已經從發布崗位信息擴容到視頻面試、AR探企、線上簽約等多種功能。各地積極引導青年到中小微企業、城鄉基層就業,穩定擴大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招聘。正是持續加大對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的幫扶,青年人失業率連續下降。
促進更高質量就業
馬上就到年底,很多農民工準備返鄉過年。
湖北省松滋市向在外務工返鄉人員寄去一封“家信”。信中,松滋人社局表示,將向老鄉們提供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就業招聘、政策扶持、權益維護等服務。
穩定農民工特別是脫貧人口務工規模,是一項事關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各地區、各部門都把保障脫貧人口就業放在優先位置,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農村脫貧人口務工規模繼續保持增長。
這一年,通過東西部勞務協作,很多外出務工人員打工有了方向。在廣西南寧,“小梁送工”盤活30多家企業農業基地與廣西搬遷規模最大、安置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震東社區的用工合作關系,幫助每個務工居民日增收入100元至300元。貴州實現脫貧人口外出務工(含監測對象)341.57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6.87%。
這一年,創客們的創業創新精彩紛呈,許多人靠智慧和勤勞創出一片天地。每年1300萬城鎮新增就業大部分是新增市場主體、初創企業增加的就業崗位,令人鼓舞。
這一年,新經濟、新業態快速發展,很多新就業形態領域催生了新職業。現在,我國以網約配送員、在線學習服務師等為代表的新職業新就業形態快速發展,正為更多勞動者提供更多就業選擇。(敖蓉)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