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發行再提速!一季度新增地方債超1.35萬億元

日期:2023-01-14 11:14:39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2023年,預計基建投資將繼續發力,新增專項債規模將在連續兩年3.65萬億元的基礎上相應提升。”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不過,2023年財政政策在注重加力提效的同時,也將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劉昆也表示,這些年,政府法定債務余額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控制在50%以下,地方隱性債務減少1/3以上,財政狀況健康、安全,為應對新的風險挑戰留出足夠空間。

據了解,2022年,雖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對于融資平臺公司的監管并未放松。地方債在嚴控增量的同時,仍逐步化解存量。

劉昆表示,將進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預期,分類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推動形成政府和企業界限清晰、責任明確、風險可控的良性機制,促進財政可持續發展。要嚴堵違法違規舉債融資的“后門”,著力加強風險源頭管控,硬化預算約束,要求嚴格地方建設項目審核,管控新增項目融資的金融“閘門”。

行業內人士也表示,應進一步優化債務結構以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優化財政政策實施方式以提升效果。

優化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優化支出結構是財政政策“提效”的關鍵。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提出,堅持有保有壓,積極支持科技攻關、鄉村振興、區域重大戰略、教育、基本民生、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斷提高支出效率。

近年來,政府堅持過緊日子,壓縮一般性支出。

中國人民大學財稅研究所報告(下次“報告”)顯示,當前,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占比平均維持在8%多,意味著進一步壓縮的空間確實越來越小。但地區間仍然有很大差異,部分省份超過10%,仍有一定壓降空間。

按照安排,今年將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堅持有保有壓,積極支持科技攻關、鄉村振興、區域重大戰略、教育、基本民生、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斷提高支出效率。 均衡區域間財力水平,持續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健全縣級財力長效保障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在地方,多地召開財政工作會議紛紛明確了新一年工作重點。

福建省提出,用好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推動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保障生態環保投入,完成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建設。

四川省提出,發展衛生健康事業,優化救助福利體系,提升應急保障能力,啟動實施財政支持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重點工程。

行業內人士預計,2023年,政府投資性支出將會維持高位。報告則顯示,未來需要進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比例,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對于西部地區過高的財政投資性支出以及人均財政支出,要進行進一步效益評估,防止過度投資與重復建設,也防止因投資而出現過高的債務負擔。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