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貸成銀行“開門紅”重頭戲

日期:2023-01-16 11:18:41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葛亮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2022年7月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其中對信用卡息費有了明確要求,不能以手續費收取替代分期利息,所有分期辦理渠道都需明示分期利息水平。

近日來,多家銀行信用卡更清晰展示信用卡息費的收取和說明,讓這項費率不再神秘。自2023年1月1日起,農業銀行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續費”更名為“分期付款利息”。更名生效后,分期付款利息計算規則以各分期業務條款及細則為準。工商銀行發布的一項“賬單分期、消費轉分期手續費限時6折”的優惠活動,清晰地披露了近似折算年化利率(單利)。該活動頁面顯示,活動期內,優惠后一年期費率4.32%,對應近似折算年化利率(單利)7.88%,同時該活動頁面還提供了費率表格。

今年消費信貸將增加

為什么消費起不來?“腰包鼓了,消費才有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芬直言,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提高消費傾向高、但受疫情影響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

“適當增加消費信貸。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支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困難群眾帶來的影響。”陳麗芬表示。

“2023年,消費金融貸款的拓展將是‘重頭戲’。”建設銀行信貸管理部相關負責人日前在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2023年要加大力度拓展個人貸款,預計2023年無論是住房金融還是消費金融都會回暖。浙江地區某銀行人士也表示,該行在消費信貸領域將重點關注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消費方向,例如改善性住房、養老服務、醫療保障需求等消費領域。

“伴隨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同時疊加2022年基數較低的影響,今年消費貸的增速將快速恢復,但歷經三年疫情影響,居民對未來收入不確定性有較大的擔憂,經濟的恢復快慢將對銀行消費貸發展有直接影響。”葛亮表示。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研究中心在最新發布的《信用卡的可持續經營策略》研究中指出,從行業發展背景看,發卡量主導的增長周期已走向終結。銀行應基于客戶各人生階段的需求、痛點、習慣偏好制定信用卡價值主張,以強化客戶與卡中心的需求連結,并為準確預判客戶下一人生階段的信用卡需求,提前展開營銷、提供指引,最終確保信用卡對客戶人生各個生命周期的影響力均保持高位。

因此,如何找準潛在客戶需求痛點、預判客群結構的遷徙、精準適配金融產品將成為各家銀行消費貸經營的重中之重。“近期大型互聯網平臺金融相關業務整改基本完成,各家銀行應加大開放的心態,找準契機,合規地與互聯網流量平臺開展合作,提升經營效率。”葛亮表示。

來源: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