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種情況領不到補貼金
第一、私自改變耕地用途。很多人因為種田賺不到錢,所以就在田地上建大棚或者養殖場,做這些事情的雖然也很辛苦,但是能夠賺到的錢比種田更多,畢竟人們都是要養家糊口的。若是農民家庭不再將耕地用于種田,國家自然是不會給予這些人補助金的。第二、改變耕地性質。因為種田沒有多少的收入,所以很多人就會在耕地上修建生態園,這樣一來還能夠獲取一定的經濟收入,只是其性質就已經不再是耕地了,而是經濟用地,所以國家就不需要再給這些農民補貼金了。

第三、把耕地改為種植樹木。有些農民不再將耕地用作種田,而是在上面種植一些果樹,畢竟現在水果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最終若是能夠結出好的果子,還是能夠大賺一筆的。但這不符合國家的要求,國家要的是糧食,所以面對這樣的農民家庭,國家也拒絕發放補貼金。第四、耕地被征用。有些農民家庭的耕田會因為種種原因被政府征用,政府會給予這些農民一筆補償金,以后這些田地就不再歸農民所有了,所以這些農民也沒有辦法再領取國家的補貼金了。
第五、將耕地修建糧倉或是改用其他用途。其實這一點和上述有一點很像,大概就是不再將耕地用作種田,那么不管是做什么,都不可以領取國家的補貼金。第六、荒蕪的耕地。因為很多農村家庭中的勞動力都選擇了進城找工作,家里的老人也沒有哪個精力去種田了,所以田地就荒廢了,這樣的情況下,國家也是不會給予補貼金的。

若是人們滿足上述的六個情況的話,就不要去領取補貼金了,相關部門也是不可能發放的。而若是有些家庭還在正兒八經的種田,那可以去相關部門咨詢,不要錯過了這一筆幾百元的補貼金。由此可見,農業對于我國來說依舊非常重要,國家對于農民的關注度也還是很高的。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