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群體迎來新要求,上崗條件再度提高,選錯專業的學生有苦難言

日期:2023-01-29 11:17:01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師范生毋庸置疑,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教育方式,都受到過師范類大學的專業培訓,可其他學校的畢業生就未必。

教學理念是否科學,有沒有基本的師德觀念,甚至說,基礎知識夠不夠扎實,能不能勝任中學的教學工作?

家長的擔憂不無道理,最基本的,非師范畢業生,也許連板書的水準都掉了很大一個檔次。

為了讓家長安心,也為不斷完善教學環境,教育部傳出消息,教師隊伍將迎來新要求:對學歷、專業以及教師的綜合素質,都有更為嚴格的要求。

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園教師的最低學歷為大專畢業,且有從業資格證書,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公辦還是民辦,全面提高幼師的門檻勢在必行。

師范生完善自身才能順應發展,非師范生的專業則起到決定作用

基礎教育階段:中小學教師的最低學歷為本科,主要面向師范專業的畢業生,而非師范專業畢業的學生,也并非所有專業都能當老師。

只有與學科相關的專業畢業生才能報考教師資格證,這也是教師入職的基本門檻,其他與學科無關的專業畢業生,將會受到很大限制。

很多學生在高考結束后,并沒有想好要從事教師工作,等到大學期間,兼職做家教才有了當老師的想法,這時就可以進行轉專業。

比如擅長數學學科,就可以轉專業到數學相關的專業,畢業后考取教師資格證,就有機會從事教學工作。

對于中職院校和特殊學校的老師,學歷要求同樣是本科以上,并且要符合專業要求,只有能力非常突出的個別畢業生,才有機會酌情降低到大專學歷。

學歷是能力的認可,尤其是大學本科的學歷,學校的檔次直接反應了學生高考的水平,考上清北的畢業生,高考分數自然比考上師范大學的學生高出不少。

這些都是曾經的“高考狀元”,對于中、高考都有自己的做題方法,如果能運用到教學中,就可以傳授給更多的學生。

但正如家長所擔憂的一樣,學得好、學得會,不代表一定能教得好,就像學生時代的學霸、學神,有些不愛講話,表達能力很差。

站在講臺上,就算心里有再多的解題方式,跟茶壺煮餃子一樣倒不出來,也是無濟于事。

寫在最后:

所以學校在招聘的環節中,會設置面試的試講環節,教資的考試也是如此,為的就是考察考生的表達能力,看他是否適合做老師。

站在畢業生的角度,師范生可以安心了,畢竟對教師群體學歷和素質的提高,只能篩選掉那些非師范專業、不適合做老師的畢業生。

而作為師范生,只要在校期間堅持努力,從多方面自我提升,就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成為被教育需要的優秀教師。

而對于非師范生而言,專業是否和學科相關尤為重要,大一的學生可以轉專業,快畢業的學生只能選擇跨專業考研,才能有希望再度進入到熱愛的領域中。

今日話題:你認為應該限制非師范生報考教資嗎?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