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位教授還表示,和自己同期畢業的同學已經在大公司年入百萬了,如此比較下來就覺得自己這點錢都拿不出手,心里的落差感讓他很受傷。
但是網友卻從細節處看出了貓膩,20年畢業的學生,工作也就幾年的時間,課時安排也很少,還沒有什么科研成果,能拿到這樣的薪資待遇已經不錯了。

再者大學教授的工作壓力也不大,還能夠享受很多的假期,從整體來看,這樣的薪資福利待遇已經算是中上等水平了,就不要那么不知足了。
向上比較激發斗志,但是也要認清現實,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我們常說要和優秀的人作比較,這樣能夠看到彼此間的差距,從而激發斗志,所以很多人總是會向上做比較,但是如果比較太多就會產生心理落差感,從而影響心態。

從這位教授的情況來看,雖然學歷背景差不多,但是選擇的職業卻不一樣,不同職業的薪資待遇自然是沒辦法放在一起做比較的,如果一名普通高校教授想要年薪百萬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即使做比較也不能脫離現實情況。
而且在看到他人拿高薪的同時,也要看到背后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那些年入百萬的精英人士,他們的工作壓力也是非常大的,熬夜加班、出差等都是常事,這些是他人難以感受到的。

所以不要只看到他們光鮮亮麗的一面,如果個人性格不合適或者是能力不夠,就算給你高薪你也拿不到,所以還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在其位謀其事”,既然做出了職業選擇,那么就踏踏實實做出成績來,用實力獲得高薪,而不是總和其他人相比較,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
高校教師對崗位不滿,應該如何轉變才能找到更好的發展道路?很多人都對高校教授有著“職業濾鏡”,覺得是有才的人干的工作,地位高掙得多是自然的,等進入工作崗位后才發現不是那么回事,從而對于崗位就出現了不滿情緒。

那么這時候就需要沉下心來去思考,究竟是繼續堅持還是另尋出路,如果個人能力強且已經有了合適的出路,那么可以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也要考慮到一旦放棄高校教師工作,想再回頭就很難,一定要思慮周全再做決定。
如果依然對教師崗位有期待,那么就想辦法提升自身的能力,多做一些科研項目,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和自我完善上面,減少焦慮、攀比以及精神“內耗”,調整好心態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必要時候可以尋求朋友、前輩的幫助,或許他人的指點能讓你豁然開朗。

【筆者寄語】高校教授吐槽工資標準太低,網友卻指責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雙方立場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也就背道而馳,但是不管如何還是希望高校教師能夠擺正心態,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就將更多的心思放在教學和科研上,而不要總是做這種無謂的比較,實在無法自我調整就另尋出路,總之就是找準發展重心,走穩自己的每一步。
話題:你覺得這位教授掙得少嗎?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