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為什么不愿意進入工廠工作了?

日期:2023-02-19 11:16:57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他走了,去重新選擇他自己認為更理想的路。

這個案例說明,現在的年輕人對工廠特別是基層的工作都是意愿性不強,大公司的技術培訓生有明確的管理發展方向尚且非常留住,說明更多的年輕人傾向于自己的主觀性理想選擇,甚至不惜長期閑坐在家,部分人寧可在家啃老也不愿意進入工廠工作。對于這種現象,其實是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已經開始扭曲,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就是我們的獨生子女一代,從小到大基本上都是哄著大,優越的環境下長大的一代人,父母及爺爺媽媽還有公公婆婆們遷就包容下成長的一代,要啥沒啥?好多人拿著蘋果,穿著名牌甚至開著小車去面試找工作,自然對自己工作都有更高的條件要求,都想坐在商業大樓高層建筑里面的辦公室,喝著星巴客,用著手提電腦和商務手機處理業務,在會議室中大與客戶或同事大談自己的想法,指點江山,實現自己的高大上的工作夢。在這樣的社會病態價值觀背景下,還有多少年輕人去工廠從事現場工作呢?

所以這個問題已經是一個社會性問題,如果沒有相關社會就業政策的正確引導好,中小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將會長期存在,工廠員工仍在依靠70后80后來支撐著,但能夠支撐多少年呢?如何提升企業在當前就業結構中的位置,配套一些針對性政策支持是必須的,如提高企業職工的福利與社會保障收入,減少中小企業職工的負擔,大幅提高企業職工的社會地位。否則工人階級最苦最累的現實很難被改變,年輕人不愿意進入工廠工作的社會現象還是會客觀存在的。

當然我們也看到一些年輕人是能夠正確處理這個問題的。在我剛在那個案例中,在那位的離開的年輕人前面,我們有一位同樣的技術培訓生,甘心在基層學習了半年多,然后在不同的部門輪崗學習半年,1年后出任某包裝領班工作;1年半后出任包裝線的主管,完成新產品的試產投產;在入廠工作不到5年,正式成為一個部門的經理,成為工廠的管理層。截然不同的結果,提示了年輕人只要肯去努力,肯去吃苦,肯去嘗試,不計較眼前的得失,只要認定了發展方向,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是一定會成功的!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