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
因為員工是沒有“自愿放棄社保”的權利的,
換句話說,
員工自愿放棄社保的口頭承諾、書面承諾
都不具法律效應。
《勞動法》、《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等
法律法規明確規定,
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是法律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設置的
強制性條款,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30日內
為其職工申請辦理社保登記。
所以,
不管用人單位采取什么辦法和借口,
也不管與勞動者如何約定,
只要沒有為勞動者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
都屬于違法行為。
這樣繳社保,統統違法!
除了員工自愿放棄繳納社保金,
下面這些社保繳納的誤區,
企業和個人也要避免。
誤區一:
單位可以按最低工資繳納社保
按照最低繳費標準繳納社保,
似乎是很多企業的潛規則。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明確指出:
這種做法是不合法的!
職工的社保繳費基數
一般是按職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資(或個人上月工資)來確定的,
職工工資越高,
社保繳費基數就會越高。
如果職工的繳費基數,
低于各地規定的最低繳費基數,
就按照最低繳費基數繳納社保。
誤區二:
試用期不用繳社保
《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30日內
為其職工申請辦理社保登記。
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
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
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所以,
企業在試用期間必須為員工繳納社保。
誤區三:
不簽合同就不用交社保
有些用人單位會
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為由
拒絕為職工繳納社保。
其實,
只要有充分的證據證明
個人與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社保就必須得繳納!
證據包括:
工資支付憑證、“工作證”、“報名表”、
考勤記錄、其他勞動者證言等。
誤區四:
上下班路上摔傷都算工傷
人社部指出,
上下班路上受到傷害要認定為工傷,
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在上下班途中;
2.受到傷害的原因是發生了交通事故;
3.該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中,
本人為非主要責任。
同時,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
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
在停工留薪期內,
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
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誤區五:
單位必須為法定代表人繳納社保
需不需要給法定代表人繳社保,
關鍵看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當公司法定代表人與公司之間
不存在勞動關系時,
根據《社會保險法》規定,
其不屬于社會保險的強制參保對象。
誤區六:
可以委托其他單位代繳社保
將社保掛靠別人公司,
或者找人才資源服務公司代繳社保,
幾乎是很多失業朋友的備選之路。
但是,
這樣繳納社保是非常不靠譜的。
市面上多數社保代繳服務公司都處于灰色地帶,
所謂的“掛靠”社保,
其實就是虛構勞動關系,
然后騙保。
《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
社會保險登記實行屬地管理,
開戶和繳費單位應當是“用人單位",
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
委托第三方代繳職工社會保險
不合法。
6個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
權威解答來了
一、社保繳費滿15年就可以不繳了?
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022年在微信號發文表示,社會保險是由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建立的社會保障制度,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即使職工與用人單位商議簽訂了不參加社保的所謂“協議”,也不具有法律效力。有些人雖然已經繳費滿15年,滿足了目前申領基本養老待遇關于繳費年限的條件,但是只要與單位存在勞動用工關系,就要履行參加社會保險的法定義務。而且,從保障勞動者權益的角度出發,現行的養老待遇水平的高低與繳費時間等因素密切相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長繳多得,多繳多得”。繳費年限越長,繳費水平越高,則年老后領取的養老金也越多。
二、退休了就能領取養老金了?
簡單來說,想領取養老金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二是累計繳費滿15年以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2年在微信號發文表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足國家規定的最低繳費年限,經審核確認后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國家規定的最低繳費年限目前是15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約束制度,繳費水平較高、繳費時間較長的參保人員,獲得的基本養老金就相對較高。建議參保人員在職時多繳費、長繳費,為獲得較高基本養老金水平做好準備。
三、退休時養老保險繳費不滿15年,怎么辦?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1年在微信號發文表示,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長繳費至滿15年,按月領取養老金。社會保險法實施(2011年7月1日)前參保、延長繳費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繳費至滿15年。可以轉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按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新農保或城居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在《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印發之日(即2014年4月21日)前未領取國家規定的基本養老保障待遇的,不用繳費,從本意見實施之月起,可以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距規定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逐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距規定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于15年。
四、社保中斷對養老保險有什么影響嗎?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2年在微信號發文表示,養老保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繳費年限越長,個人賬戶累計越多,養老金越高。如果因為上學、離職,中斷一段時間社保,之后繼續參保,那么前后繳費的數額和年限時間可以累計計算。但是如果中斷的時間越長,那么對應的累計繳費時間就會縮短,個人賬戶累計也會相對較少,最后拿到手的養老金也會越少。如果斷繳時間長,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繳費年限不夠,那么領取養老金的時間就要相應延后。一般情況下,可以選擇延長繳費時間至滿足條件后,領取養老金。如果在離職、準備考研期間不想中斷,也可以選擇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養老保險。
五、換了新工作,養老保險要轉嗎?怎么轉?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3年在微信號發文表示,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就是把在原工作地交的養老保險轉到新工作地。有了這項業務,不管到哪里工作,養老保險關系都可以跟著轉移。辦理轉移手續后,您交的每一段養老保險費都可以合并在一起,等到退休時領取。什么情況下需要轉移養老保險關系?跨省或跨制度流動需要轉移養老保險關系。比如從北京的公司跳槽到上海的公司工作,兩個公司不在同一個省,就叫做跨省流動,需要轉養老保險關系。再比如之前在河北的農村務農,交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之后應聘到企業上班,又參加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這叫跨制度流動,也需要轉移養老保險關系。如果已經開始領取養老金,不管什么情況,都不用再轉移養老保險關系。辦理養老保險轉移要回原工作地嗎?不用回原參保地,直接到新參保地的社保機構提出申請即可,也可以在網上辦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轉移養老保險關系有時間限制嗎?按照規定,已經按國家規定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不再轉移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在按規定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前轉移養老保險關系,沒有時間限制,可選擇現在辦理或領取待遇前辦理。
六、參保人去世,養老保險就白繳了嗎?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1年在微信號發文表示,國家政策有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按照《社會保險法》規定,其遺屬還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
你繳納“五險一金”了嗎?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央視網、澎湃新聞、人民日報、北京青年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