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個問題,從2020年到2023年,教師與公務員之間的同步增長機制作出了哪些貢獻?
2020年最典型的就是公務員沒有調工資,所有的教師也沒有調工資,2021年2022年工資標準調整原因是,兩次為教師漲工資之后,公務員目標考核獎在2022年做了相應的上漲和調整,這次目標考核獎的總量上漲以后維持在2萬元到8萬元之間的張巍,所以2022年教師年終獎的平均范圍也上調至1萬元至5萬元之間。我們可以看出公務員的目標可好講,間接的提升了教師的年終獎的總量和平均水平。
第5個問題,同步增長機制,讓教師副高級職稱和公務員副科級干部之間待遇有什么區別?
副高級職稱30年工齡和30年工齡,副科級干部之間待遇有什么區別?他們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獎金福利待遇部分,基本工資的標準是基本一致的,因為工齡工資和職稱工資以及公務員的職務津貼和,在總量上實行年度對比,年度增加和年度調整。同步增長機制,確保了教師與公務員之間的待遇,在退休前和退休后兩個階段,都能實現橫向與縱向的對比。
第6個問題,同步增長機制與掛鉤調整又有什么區別?
要是與公務員之間工資同步增長機制,它主要體現的是制度性設計,是總量對比,是兩個行業的同工同酬所決定的,而掛鉤調整主要體現在在職人員績效工資和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這兩個方面的概念,掛鉤調整是符合條件的提升,比如說績效工資當中的職務津貼和教齡津貼,前提是擔任職務和教齡超過30年,退休養老金中的掛鉤調整,比如說要符合在農村地區連續工作25年以上。同步增長的優勢在于比較工資總量的年度性增加機制,而掛鉤調整的機制主要是在基礎增加的水平之上,再另外獎勵一部分的調整比例。
第7個問題,教師績效工資同步增長機制與同工同酬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同工同酬是基于在一個崗位上的待遇相同問題,而同步增長機制是兩個行業在工資總量對比方面的比較教師,績效工資同步增長機制,就確保了教師可以實現與公務員的同工同酬,這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相互關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理論上前者比后者重要,也就是說只有具備了教師公務員工資同步增長機制,才能實現教師待遇的同工同酬。
第8個問題,教育優先發展為什么要堅持教師與公務員工資待遇的同步走?
科教興國教育優先發展,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都離不開教育堅強的后盾職業教育大發展也離不開教師的待遇提升帶來的優質化建設過程,教師與公務員工資待遇同步走,重要體現在退休工資標準一個標準,年終獎和降溫費福利以及取暖費福利和全國第13個月工資,獎勵提現出總量對比的優勢,艱苦邊遠地區的工作補貼體現出對比的優勢,退休生活津貼體現出總量平衡。社會發展越發達,教育質量越高,工資待遇越好,教師職業幸福指數越高。
第9個問題,退休教師也可以體現。
退休教師可以體現教師工資總量與公務員工資總量的同步增長機制,在退休以后如何確保退休生活津貼參照在職人員70%績效,工資標準同步調整。換句話說,退休教師的貢獻和業績,在退休前就決定了退休金,的高低但是退休后,依然可以享受公務員待遇當中的養老金代替率75%~100%之間的待遇。同時為了表彰教師30年職業生涯的重要突出,貢獻退休以后,如果工齡超過30年以上還可以享受終身退休醫保職工待遇政策,以及退休后養老待遇中70歲高齡津貼待遇正常。
第10個問題,未來行業工資最好的是教師,教師工資最高的在農村。
國家統計部門的相關數據表明,在社會行業17種行業當中,工資待遇排名,教師工資排名在第7位,有望很快提升到第6位,換句話說未來行業工資最高的可能是教師,而教師工資是掛鉤傾斜和適當激勵原則影響下的結果,就是最高的教授工資享受人群在農村。鄉村振興與農村建建設,直接讓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提升了三個檔次,第1個檔次是鄉村艱苦邊緣地區工作津貼,第2個檔次是職稱放寬帶來的,職稱和教齡津貼比例的提升,第3個變化是績效工資總量對教師收入帶來巨大的變化。
第11個問題,同步增長機制,讓教師退休養老金有保證。
2023年全國基礎養老金的調整已經是連續第19次的調整,根據專家的預測,2023年調整養老金的可能性非常大,信號非常明確,但是我認為基礎養老金調整依然堅持定期調整和定量調整的基礎上,提高掛鉤調整的比例。
確保三類人群在養老金待遇方面調整,有優勢第1類是繳費年限超過15年以上的長繳費人員,第2類是選擇養老金繳費檔次在60%以上繳費檔次的人員,第3類依然是70歲以上高齡津貼人員。教師工資的重要制度設計優勢就在于退休后,依然享受公務員待遇,而確保這個待遇落地的就是,不增長機制在退休后的階段體現。
讀后感:
你認為教師工資還應該繼續上漲嗎?有人說教師工資已經很高了,不應該再漲了。
我是社保十叔,歡迎點贊,關注,支持,轉發,收藏,分享,評論,打賞,這里有最原創的語言文字,這里有最接地氣的視頻截圖分析,2023年我們攜手跟進,不如關注社保,關注教育,關注養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