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清明為什么不能上天還有機會上太空嗎?鄧清明軍銜簡介,鄧清明名字不吉利原因

日期:2022-06-08 16:47:44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鄧清明為什么不能上天還有機會上太空嗎?

關于鄧清明還是未能飛天的話題。網上給出原因分析有年齡和曾經動過手術。必須說宇航員對生理的要求很嚴苛,但上太空這件事兒不應該是“完人”的專利,應該能滿足不同群體。60歲的人就不能上太空了嗎?身上有些小傷的就不能上太空了嗎?不過這事兒得循序漸進。目前中國太空站正處于建造階段的節骨眼上,一些經驗需要積累和摸索,對體力精力的要求會更高,因此確保安全和效率是第一位的。鄧清明應該還有機會,因為像他這樣的種子是獨一無二。不管怎么說,能進航天大隊已經說明了條件是萬里挑一的。如果他都不適合,那讓普通人的飛天夢情何以堪。

鄧清明軍銜簡介

鄧清明,男,1966年3月16日生,江西省撫州市人,中國首批航天員,大校軍銜,特級航天員。1998年1月成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后選拔第一批航天員14人中的一員。鄧清明是唯一一位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又仍在現役的首批航天員。

鄧清明名字不吉利原因

有人說還是未能飛天的原因是鄧清明名字不吉利,其實這個純屬網友瞎說的!


在神舟13號飛船返回地球后,過了整整50天,神舟14號飛船馬不停蹄地出征太空。

由陳冬劉洋蔡旭哲3人組成的航天員任務組于2022年6月5日上午乘坐神舟14號飛天。

神舟14號飛天,創下6個“第一次”,唯一沒飛天的鄧清明又落選了

神舟14號航天員

神舟14號飛船翱翔太空,主要任務是配合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的交會對接和轉位,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這將是中國空間站的重要里程碑。

不過,我想說的是神舟14號飛天,還創下了6個“第一次”,值得額外關注。

時隔10年,第一次沒有將軍帶隊飛赴太空

此番飛天的3位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都是“70”后,盡管劉洋在2012年、陳冬在2016年都執行過飛天任務,這次是他們第二次飛天,但是他倆至今仍是大校軍銜,和新人蔡旭哲的軍銜一致,使得神舟14號成為中國載人航天飛行時隔10年,第一次沒有將軍領隊的飛行任務。

神舟14號飛天,創下6個“第一次”,唯一沒飛天的鄧清明又落選了


我國第一次將軍領隊載人飛行還是2013年發射升空的神舟10號,當時聶海勝晉升少將軍銜已有2年時間,成為第一位飛天的將軍,在神舟10號之后的3次載人飛船任務都有將軍帶隊。

比如神舟11號飛船的領隊將軍是2012年底晉升少將銜的景海鵬,神舟12號飛船的領隊將軍是2011年晉升少將銜的聶海勝,神舟13號飛船的領隊將軍是2013年底晉升少將銜的翟志剛。輪到神舟14號飛船,領隊卻變成了大校銜的陳冬。

第一次沒有第一批航天員參與的飛天任務

自從2003年神舟5號首次執行載人航天任務以來,航天員主角一直都是第一批航天員,即使在2012年發射的神舟9號乘組中首次出現了第二批航天員劉洋,但也是以第一批航天員為主,第二批航天員為輔的“老帶新”的形式執行任務,一直持續到神舟13號。

可是到了神舟14號飛天,陳冬劉洋蔡旭哲三位航天員都是第二批航天員,沒有再出現第一批航天員的身影,成為我國載人航天任務以來第一次沒有第一批航天員參與的飛天任務,這就說明了以“60后”為主的第一批航天員開始慢慢退出航天舞臺,以“70后”航天員為主的第二批航天員開始承擔中國航天重擔。

神舟14號飛天,創下6個“第一次”,唯一沒飛天的鄧清明又落選了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第一批航天員中唯一一位還在服役的航天員鄧清明,已經備戰太空24年,又一次與神舟飛船失之交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未來的飛天機會越來越渺茫了。

第一次在同一年完成半年時間的駐留任務

我國每次載人航天飛行,最短間隔時間是4個月左右,比如神舟12號飛船發射和神舟13號飛船發射,同時在2021年進行,中間只隔了121天.;最長間隔時間是5年,比如神舟11號飛船發射和神舟12號飛船發射,中間間隔了5年時間,1704天。

神舟14號飛船則是我國執行載人航天任務以來第一次在同一年完成半年時間的駐留太空的任務,該飛船從2022年6月5日發射,駐留半年時間,按照180天來計算的話,返回時間應該是2022年12月2日,反正在12月月初就能返回地球。

神舟13號飛船雖然首次執行駐留半年時間的飛行任務,可它卻跨越了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的兩個年份。

第一次在軌輪換神舟飛船

以往載人神舟飛船發射成功,在太空完成任務并返回地球后,間隔一段時間,才會有另一艘飛船接棒發射。

比如神舟12號飛船返回地球后,才過了29天,神舟13號就發射升天,成為間隔時間最短的接棒發射任務。而輪到神舟14號飛天后,接棒的飛船卻改變了方式,直接在軌輪換神舟飛船。

根據神舟14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所公布的內容:“在軌駐留期間,神舟14號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將迎來空間站兩個實驗艙以及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15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并與神舟15飛行乘組進行在軌輪換”。

這就意味著,不用等到神舟14號飛船返回地球,神舟15號飛船直接升空,兩艘飛船在太空進行交接完成后,神舟14號再返回地球,創下我國第一次在軌輪換神舟飛船的先例

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第一次載人飛行任務

神舟13號飛行任務的圓滿完成,標志著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完美收官,階段任務目標全面實現,然后就是空間站的建造和運營階段了。

神舟14號飛天,創下6個“第一次”,唯一沒飛天的鄧清明又落選了


因此,神舟14號飛船飛赴太空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第一次載人飛行任務,在經過接下來的多次飛行任務之后,來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將為下一步航天員常駐太空打下堅實基礎。

建成第一個太空實驗室

這次神舟14號飛船,除了要首次利用位于問天實驗艙的氣閘艙實施兩到三次出艙活動之外,最關鍵的是要建造中國第一個太空實驗室。

神舟14號與神舟13號一樣,在太空駐留半年時間,會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天宮空間站建造,建成第一個國家太空實驗室。

在此,祝賀神舟14號飛行任務圓滿成功!祝福中國航天大業取得更高的成績!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